有罪在身,朕雖不責罰,也不代表就此放過你們,這醫學院便交給你們,有需要的,可以找太醫院或者學士院,甚至可以直接上奏於朕。而朕想讓你們做的,就是將太醫院的醫術推廣,也吸納民間的醫術。至於院長,還請馬老相公親自出任。這也是朕勞煩馬老相公之處。”
醫學院?
大堂中一眾人都有些詫異的看向葉應武,沒有想到葉應武並不是打算問罪,而是打算在這臨安建立一個醫術交流和傳播的機構。
馬光祖輕輕呼了一口氣,在來之前他一直好奇葉應武為什麼會把自己叫來,這些御醫的生死,似乎和自己風馬牛不相及,葉應武也不可能為了怎麼責罰這幾個人而在這雪後初霽的寒冷日子把自己拽出來。
雖然馬光祖的第一反應是自己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豈是那麼容易勝任的,不過他也是老而彌辣的人,頓時明白而葉應武實際上只是想讓自己掛一個空名。到時候憑藉馬光祖的名號,就足夠讓很多人蜂擁而來。
更何況有這些太醫院的御醫坐鎮,哪一個不是天下少有的名醫?
幾名御醫劫後餘生,對於他們來說,不用戰戰兢兢的伺候皇室,還能夠教書育人、取長補短,從而增進自己的醫術,何樂而不為?
“臣遵旨!”馬光祖和幾名御醫同時拱手行禮。
而葉應武看向臨安知府李世修:“醫學院是學士院重點之一,也關乎到能否為大明培育更多優秀的大夫,從而拯救更多人的性命。所以醫學院所有求,朕希望愛卿能夠一一落實。”
這還是李世修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見到葉應武,他的手激動地都有些顫抖。臨安府現在雖然不再是大明的帝都,但是畢竟也是整個江南的重鎮,更是從江南出海的必由之路,所以臨安府的地位短時間內還沒有誰能夠撼動,在李世修之前朝廷派來坐鎮臨安府的更是李嘆和汪立信這兩個大員,所以李世修也很想在自己的任期中做出些政績,一來為自己的履歷增光添彩,二來也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結果誰曾想到老天爺保佑、明王殿下開恩,想什麼來什麼。這醫學院一旦辦了起來,就相當於將臨安確立為天下醫學之中心,也成為救死扶傷之聖地,李世修又如何不激動?
當下裡他急忙連連拱手。
葉應武點了點頭:“學士院那邊,朕會和他們詳談,醫學院儘管籌備便是,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
見葉應武頓了頓,幾名御醫急忙說道:“臣等愚昧,還請殿下明示。”(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
看著一眾御醫,葉應武沉聲說道:“臨安醫學院的建立,不只是為了將太醫院的醫術和民間進行交流、相互進步,還有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大明的北伐。”
隱隱明白葉應武的意思,包括馬光祖在內所有人都霍然抬頭看向葉應武。明王殿下的經歷大家都清楚,是從一個小小的團練使靠著實打實的戰功打拼起來的,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那些陪同著他南征北戰、忠貞不渝的將士,所以葉應武並不是簡單的愛兵如子,而是以兄弟袍澤待之。
古往今來,凡是有戰爭,就必然會有傷殘,不過無論對於文官還是武將,士卒不過都是爛命一條,他們受了傷、沒有辦法征戰沙場,那就等於這個人沒有用了,不會再有人關心他的死活。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民間和宮廷的醫術都趨於豐富和完善,但是偏偏在戰場上的傷亡依舊居高不下。真正有效的,還是千百年老祖宗流傳來的些許草藥和金瘡藥,治療一些刀劍小傷靠譜,但是再大的傷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而顯然葉應武是要改變這個局面:“以後北伐,臨安醫學院與南京護理學院配合,負責從川蜀到兩淮各處戰場的醫療保障,朕沒有多少要求,只是需要你們盡最大的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肩頭沉甸甸的,御醫們紛紛頷首。他們現在也明白這個根本不是一個輕鬆愉快的活計,戰場上的刀槍皮肉外傷,和他們平時調理的宮廷妃嬪內疾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個是需要最快見效,另一個則是需要常年的調理。換句話說就算是他們現在能夠診斷大多數的內科疾病,到時候面對那些嗷嗷慘叫的將士,還是束手無策。
漸漸地這些御醫們明白葉應武為什麼強調的是與民間交流,而不是傳授,因為在這一方面上,太醫院的御醫並不佔優勢。
“好了,你們這些御醫先退下吧。”葉應武擺了擺手。
馬光祖他們幾個都是一怔,原本以為創辦臨安醫學院就已經是一件大事了,現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