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幕僚,而學士院、翰林院的領袖資政殿大學士、翰林院大學士,不光地位清高、桃李遍天下,而且還是實打實的朝中權臣、皇帝近臣,也是整個文管體系得以左右君王的依憑所在。
包括賈似道在內,多年來宋之權臣扶植親信,就是透過翰林院和學士院,從而做到把大多數新科進士一網打盡,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現在如果把翰林院、學士院,包括書院、畫院等等和文化教育有關的部門全都分出去集中在一起,就等於卡斷了文官培養親信的源頭,從而可以有效避免一個人才濟濟的黨派的快速成長。
如果用後世的看法,實際上就是把大學和官場之間的關係一刀斬斷,大學生就是大學生,官場中人就是官場中人,不是所有大學生畢業了都要去做官,也不是所有學士院中的人走出來都要去做官,他們同樣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投身於文化、軍事、商貿等等各個領域。
而且以後學士院和翰林院走出去的人師承一處,又散落在文武官員並御史臺的各處,就算是真有朝中對立,一看對面的都是同門師兄弟,自然也不會往死裡下手,而隱隱的學士院和翰林院也會透過這些盤根錯節的關係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嶄新力量。
三權分立套三權分立,葉應武忍不住苦笑一聲,自己實際上不過是在照搬明代的內閣制度,並且借鑑一下後世的三權分立,把中樞一分為三,這蘇劉義卻是比自己更敢想,竟然是要把整個朝堂一分為三。
蘇劉義也察覺到旁邊文天祥他們有些無奈的神情和葉應武怔在那裡的樣子,在椅子上坐得筆直,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甚好。”葉應武緩緩說道,“那就如此。”
輕輕鬆了一口氣,蘇劉義一動未動。
而葉應武已經表態了,文天祥他們自然也不再說什麼,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關心的還是這個嶄新的國度怎麼才能更加平穩的執行下去,所以這些損害文官體系利益的安排,要是葉應武猶豫他們還會爭取一下,要是葉應武都點頭了,那他們也無異議。
對於葉應武來說,他看中的並不是這更大一層的三權分立,而是能夠把翰林院、國子監、書院等等學院型別的部門和朝廷、和權利分割出去,形成一個嶄新的獨立個體,從這個上面葉應武已經看到了後世大學的樣子。
一個只注重學識和培養人才的嶄新體系,而不是和官場有著太多的牽牽扯扯。同時憑藉這個,葉應武也能夠更加順利的培養各個方面的人才,包括科技、醫療、文化等等。
畢竟自己已經來了,就不能坐看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依舊讓西方取得遙遙領先的地位。
雖然現在西方還處於最黑暗的中世紀,但是葉應武知道科學不是一天就能夠研究探索出來的,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
在那一個時空中,華夏民族因為落後而捱打、而被蹂躪,只能忍著傷痛奮起直追、只能付出別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和犧牲。而既然自己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自然就不能再看著六百年後的黑暗重演。(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
這是某葉應武的時代,這也是某葉應武的大明。
“既然已經定了,那就如此吧。”伸出手輕輕敲打著桌子,葉應武淡淡說道,“宋瑞,你可清楚了?”
文天祥頷首,沉聲回答:“朝中分作三部分,分別以中書門下政事堂、御史臺和學士院為首,其中軍政由政事堂負責,監察由御史臺負責,每年科舉和人才培養由學士院負責,政事堂細分為左右相與參知政事,分別掌管六部。”
“這就好,”葉應武細細揣摩一邊,旋即說道,“官職如何安排已經確定,那麼就是人選的問題了,這種事情某也不想多過問,你們幾人好好商量之後給某一個名單,今天中午之前,下午就可以讓各地文武走馬上任了。”
對於葉應武這明顯是撒手掌櫃的作為,還說得理直氣壯,文天祥也只能學著葉應武一貫的樣子聳了聳肩。倒是謝枋得想起來一事:“使君,是不是應該在近前舉行稱王之典禮。另外王都所在,使君以為何處合適?”
自己好像是不能在這鎮江府待著,畢竟鎮江府雖然是重鎮所在,但是既沒有古來作為都城的經歷,城中格局也太小,葉應武雖然只是稱王,也不能再委屈在這小小陸府了。
“江南之地,臨安又是偏安所在,前宋晦氣雲集之處,自是不可。”葉應武摩挲著下巴,有些好笑,“哪還有選擇麼?”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