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翼翼的收拾堆滿一桌子的奏章和書籍,見到葉應武打了一個哈欠,於是上前伸出手輕輕揉著葉應武的太陽穴,綺琴本來就素手纖長,柔若無骨,又因為在青樓中受過訓練,所以就算是葉應武“身經百戰”,這個時候也是忍不住輕輕的哼哼兩聲。
手上的冊子緩緩合上,葉應武閉上了眼睛:“畢竟這是某以後賴以治國的人才,也是未來整個大明的棟樑支柱,這一邊謄抄或許在別人看來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某來說,卻是要心中有數。”
想起來什麼,葉應武將這象徵著整個大明未來中樞的冊子遞給綺琴:“琴兒,來,幫某念一遍,某還需要細細考慮考慮。”
“夫君,你現在如此疲憊,還是先歇息一會兒吧。”綺琴擔憂的說道,剛才葉應武臉上想要遮掩的疲憊神色,讓她心中一痛,自家夫君平日裡都是懶懶散散的樣子,難得見到他如此心累。
“唸吧。”葉應武的聲音雖然很輕,但是依舊堅定,“雖然蒙古韃子現在陣腳不穩,但是要說他們就此死了南顧之心,這絕對不可能,更何況北面還是忽必烈這等人物,留給某的時間卻也不多啊。”
見到葉應武堅持,綺琴終於還是有些無奈的應了一聲,伸手接過來那沉甸甸的冊子,小心翼翼的翻開,低聲念道:“大明官職草擬如下:左丞相文天祥,右丞相蘇劉義,參知政事陸秀夫······”(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中)
前宋鹹淳三年四月初一,黃道吉日,宜出行嫁娶祭拜。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實際上從昨天開始,整個建康府的百姓就已經翹首以待,畢竟對於建康府百姓來說,這是他們期待了百年的時候,也是他們心中整個建康府能夠從沙場第一線變成一國煌煌之都的唯一機會。
百年之前,建康曾經迎來落魄的君王,曾經有可能成為靖康之恥後南宋復興反攻中原的根基所在,可是滿城百姓看到的,卻是黑壓壓衝上來的金軍,看到的是他們忠心護衛的君主並沒有想要死守這座城,而是就那樣落荒而逃,只留給建康一道背影。
這些百姓就這樣向南望了百年,直到今日,他們終於等來了這座城新的主人,等來了帶著建康重返六朝國都、金陵帝王州榮耀的主人。
這裡,終究是天下矚目的地方,終究是華夏的南方龍脈根源所在!
“臣,兩浙東路安撫使趙文義,謹率兩浙東路並建康府官吏,恭候殿下大駕。”站在建康府南面朱雀門外,趙文義傳統的華夏寬袍大袖、赤色宋制官服,拱手躬身朗聲說道。
一把拽住馬韁,葉應武從馬背上翻身而下,明媚的春日陽光下,一身黃金鎧閃爍人眼,只不過此時街道兩側深深躬身下去的官吏,沒有人有膽量抬起頭來看向葉應武,畢竟這已經不是和他們同朝為官的葉使君了,而是今天就要入主建康府的王者,是未來他們的君主和效忠的人。
葉應武沉沉呼了一口氣,只是不知道葉使君這一口氣,到底是因為自己終於走到了這一步而輕鬆,還是因為身上這炫目的黃金鎧實在是過於沉重。手按劍柄,葉應武上前兩步,攙扶趙文義:“愛卿平身。”
“謝殿下。”趙文義一絲不苟的說道。
“某先把這建康府託付給你,便讓某看看,這建康府是怎樣的嶄新氣象!”葉應武沉聲說道,“咱們邊走邊說吧。”
趙文義應了一聲,一名屬下已經為他牽來馬匹。葉應武雖然對於屬下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向來喜歡官員做事整潔利落,所以趙文義原來並不善於騎馬,現在卻也多加練習,竟然已經甚是熟練。
看出來趙文義上馬的時候依然有些緊張,葉應武忍不住自失一笑,“楚王好細腰”,不過自己這也就是一點兒小小癖好,對於屬下這些官員想要迎合的心思,葉應武並不會太在意。
畢竟趙文義本身的才能還是值得讚賞的,葉應武並不會因為他這點兒瑕疵而叱責。
兩人策馬走過朱雀門,趙文義上前兩步,壓低聲音:“啟稟殿下,興州的兩位先生前些日子就已經趕過來了,現在這建康府應該如何修繕整頓,如何為殿下營造宮殿,臣下現在不敢妄言,一例遵照兩位先生指示。”
葉應武點了點頭,郭守敬和陳元靚這兩個就算是半吊子,也終歸是要比趙文義這些人好一些,半吊子總算還是有點兒能耐的。
“另外今日殿下登基稱王大典諸多事宜,都有禮部陳尚書居中排程,還請殿下放心,由臣負責引領殿下。”趙文義依舊低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