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她手腕的卻是葉應武。
“微兒,別鬧。”葉應武低低說了一聲,又衝著人群中躍躍欲試的小陽子他們使了一個眼色,讓這些準備在郡主面前大展神威的殺胚們冷靜。
“你便是這丫頭的家人麼?”幾名士子紛紛開口說道,臉上都帶著惱怒的神色。這麼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女孩開口指責他們吹捧的人大放厥詞,那不是在打他們的臉麼,“你們家的人也實在欠管教!不過她既然口口聲聲說她兄長有見解,那不如請她兄長過來,議論一番1”
葉應武輕輕哼了一聲,本來他打算寧事息人,不過這幾個人的口氣甚是不善,也著實讓他不爽。堂堂大明皇帝陛下南征北戰、什麼場面沒見過,當年在朝堂上以一己之力力壓賈似道,就沒受過這樣的挑釁。
瓊鸞想要伸手拽住葉應武的衣袖,不過卻被趙雲舒攔下來了。
唇角噙笑,趙雲舒壓低聲音說道:“看戲便是。”
當即撩起衣袍向前一步,葉應武淡淡的說道:“某便是她的兄長。”
“哦,那你妹妹已經口出狂言,不知道你可真的有何高見?”那士子眉毛一挑,頓時有些不屑的說道。他能夠折服這凌波樓的所有士子,意味著在這洛陽白身士子當中也是翹楚,自然不會懼怕這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葉應武輕笑一聲:“剛才說行省制度是為了醋精每一塊地域的經濟發展,這句話沒錯。不過你們看到的只是表面,並沒有看出行省制度的真諦。”
這來歷不明的傢伙開口便是這麼囂張,讓周圍計程車子不由得輕輕吸了一口氣,一道道目光落在趙雲微身上,不得不感慨,這還真是一對兄妹,開口說話都是一般無二的張狂。
葉應武並沒有在意他們,徑直說道:“想必諸位都是博古通今之輩,也清楚古往今來的行政制度變遷。祖龍當年施行的郡縣制乃是為了把天下大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成一家之天下,自然使得昏君就位則國家大亂,將一國之安危捆系在一君主身上,此國焉有不亡之道理。而之後漢推行郡國並行制度,不過到了武帝再一次大權歸中央,與秦相同,後果自然也差不多。一直到了唐代,皇權旁落,藩鎮四起,蓋因地方官員掌控軍政、民政,已經對朝廷陰奉陽違,其滅亡之道和秦漢正好相反,為君權旁落。以至於到了前宋藝祖時候,不得不杯酒釋兵權。”
周圍計程車子們頓時議論紛紛,他們還真的沒有見過誰這麼直截了當的談論各個王朝行政制度和皇權的劃分優劣,畢竟這關乎到皇權和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問題,平時所有人都在或有或無的忽略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也就把回答一切問題的重點落在了經濟、軍事上。
葉應武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自前宋藝祖以來,每路有轉運使、安撫使、提刑司、常平司,互相牽制、互不聽從,導致一旦面對敵人,朝廷在本地竟無可負擔重任之人,只能由朝廷派遣人來節制各部,導致在臨戰之初,前宋往往是吃虧敗退,等到朝廷有所決斷的時候,戰局已經糜爛難以挽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權集中在官家和朝廷手裡,甚至是過於集中。這也是因為前宋藝祖想要提防唐時藩鎮之亂重演,可以理解。不過大明既然是在前宋之廢墟上建立,自然要吸取前宋的教訓,行省制度的確立,正是為了解決古往今來最令朝廷頭疼的權力歸屬問題。整個行省設立安撫和巡撫兩人互相牽制,同時在突發事件面前只需要兩人決斷就可以進退攻守,相比於唐朝藩鎮一人決斷和前宋路制四人決斷各有優劣,不過以某看來,應當是優勢大於劣勢。透過行省制度,皇權雖然沒有之前集中,但是依舊能夠透過安撫和巡撫兩人的制衡以及監察御史的掣肘,對地方有著相當的控制能力,從而有效避免藩鎮割據的可能。”(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二章 國破山河在
葉應武話音未落,整個大堂中就已經響起喝彩聲,甚至可以聽到茶樓二層都有人在叫好。
一眾旁聽計程車子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突然間感覺他們此生的目光都沒有辦法達到這個高度,畢竟這個時代就算是思維開放,也遠遠沒有開放到可以公然議論皇權歸屬的地步,所以這個膽大包天的年輕人一語道破天機,也的確點醒了這一個個夢中人。
看著一道道目光都落在葉應武身上,一開始接受無數恭維的那士子頓時面紅耳赤,猛地上前一步:“你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是誹謗君主、妄論朝政、不正之風!”
葉應武微微有些錯愕,下意識摸了摸鼻子。某誹謗自己好像也就只能算“自黑”吧,有這麼嚴重?不過他還是鄭重整理了一下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