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可以讓其餘的國家知道自己應該做出怎麼樣的選擇。
當然這並不代表葉應武會放過任何一個國家,任由他們在大明的旗幟下獨立存在。比如一些佔據戰略要地的地方,不管他們的國家到底想不想歸降大明,葉應武都得把這些島嶼土地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比如後世一直封鎖華夏的第一島鏈,這是必須要掌控在中央王朝手中的,從而可以形成對於本土絕對的防禦鏈條,同時本土的海軍和陸師也能夠依託島鏈向前進攻。如果說之前葉應武佔據夷洲,只是將它作為一個一旦南宋全面潰敗之後的退路,那麼現在大明就已經開始著手構建自己的防禦,連線第一島鏈。
大明的南洋政策,看上去有些雜亂無章,以征服南洋為唯一目標,採取任何可以採取的手段。但是真正高層將領在一步步的行動中,卻能夠敏銳的看出,葉應武每向一個方向派出軍隊,絕對不是隻為了搶佔無主之地。
南洋水師殺上呂宋,對當地反抗的土著部落進行無差別的大屠殺,並且大量販賣土著奴隸,基本上每一個水師士卒手中都沾滿了鮮血,這可不單單是為了發洩憤怒,而是為了將這一片土地徹底變成大明的國土,讓這一片土地上的臣民全都變成漢人百姓,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大明在這一片土地上統治的穩固和麵臨危險時候的同仇敵愾。
而除了呂宋,還有向南的渤泥國土地,也被大明直接毫不客氣的納入版圖當中,另外還有三佛齊為了向大明表示忠誠而給予的星洲土地,可以說透過葉應武有計劃而且分明就是有預謀的步步推進下,第一島鏈的南洋部分和整個南洋大部分咽喉要道都被大明掌控。而在南洋陸地上,大明以橫山為本國和占城國界,佔據險要、居高臨下,同時又透過吞併真臘全部的國土,將佔城和三佛齊分隔開來,從而避免了兩個國傢俬下里的聯絡甚至聯合反對大明的行動。
不過現在看來,葉應武在占城和三佛齊之間插一手反倒是有些畫蛇添足,因為南洋這些國家現在一個個的看三佛齊不順眼,甚至葉應武相信在添把火,這些傢伙說不定就能打起來。畢竟大明控制了南洋這麼多地方,不但把各國的土地切割的七零八落,而且還大大壓縮了生存空間,如果想要有一定的戰略緩衝,大家就只能在別人手裡搶。
大明的土地誰都不敢碰一下,因為這隻可能招來滅頂之災。那這樣自然一個個就把眼睛放在三佛齊這個南洋土地最多的國家身上了。
甚至身在南京的金鑾殿上,葉應武都能夠嗅到南洋濃烈的火藥味。如果不是現在登基大典剛剛過,國內改革還進行的如火如荼,葉應武還真的打算在南洋大鬧一場,既可以進一步削弱這些國家的實力,又能夠將三佛齊這樣過於強大的藩屬國分割甚至令其陷入內亂,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丁壯流入大明而不是團結在王室周圍。
不過這也就是葉應武平時想想,因為現在大明根基未穩,他可不敢真的拿南洋當做大明政策和武器的試驗場。一旦搞出什麼亂子,之前大明的努力就全部付之東流。正處於文武制度改革當中的大明經不起這樣折騰。
至少現在來看,南洋表面上很穩定,而大明在南洋的統治根深蒂固,已經難以撼動。
而葉應武現在關心的,還是第一島鏈的其餘部分。
島鏈中間部分為夷洲和流求,已經是大明直屬,現在就只剩下東部和東北部,東北部是高麗,現在屬於對蒙古的臣服狀態,不過錦衣衛和膠州水師已經對高麗採取偷偷摸摸的小動作,隨時準備掀動大的風潮。
這樣以來,現在需要葉應武解決的就是整個島鏈的東部。
日本,倭寇。
這個和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度,也是島鏈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這個島國徹底遏住了華夏向東直出太平洋的通路。以後大明想要向東前進,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並且趕在歐洲人之前發現美洲,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徹底控制日本四島。
而從經濟上來講,日本四島豐富的金銀礦產,正是葉應武最缺少。華夏國內實際上金銀儲量並不豐富,而且金礦之中比較大的幾處現在不是處於蒙古的佔領下,就是在兩國邊境,葉應武不敢大張旗鼓的動作,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口吞掉日本。
坐在御書房之中,葉應武細細打量著日本天皇派來使者的朝貢表單,而在這旁邊,還有厚厚一沓資料,全都是錦衣衛送過來的。自從大明對蒙古逐漸佔據優勢以後,錦衣衛就已經不滿足於只對蒙古下手,而是將觸角伸向了周圍,包括南洋諸國、高麗和日本的情報都源源不斷蒐集而來,畢竟這些國家都沒有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