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運來的糧草外,因為有大量的糧草缺口,所以甚至不得不就地劫掠,這也使得山西行省的漢人和蒙古離心離德不說,現在山西行省掌控在大明手中,只有雁門關到岢嵐水一線還在蒙古人掌控之下,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嶺,但是也意味著土地貧瘠很難供養軍隊,就算是百姓偶有存糧,在之前實際上也已經被搶奪的差不多了。再加上這些天和明軍對峙中的消耗,蒙古軍隊本來也沒有多少糧草可以使用,所以錦衣衛關於蒙古人糧草不足的訊息應該是正確的。
葉應武來不及多想,直接轉身向著剛才的議事堂走去,而陸秀夫三人對視一眼,也跟了上去。
無論是哪個時代,一支掌握了足夠多情報的軍隊,就算是難以在短期內扭轉在其餘方面和敵人之間有可能存在的劣勢,但是足夠他們在行動上佔據主動和先機,有的時候這就是一場大戰勝負的關鍵所在。
所以明軍對於偵查隊伍的組建很是完善,暗地裡有六扇門對內、錦衣衛對外,而且這兩個組織在關鍵的時候還能一起行動暫且不說,在軍隊明面上,各路主力戰軍的哨騎都絕對是軍中最精銳計程車卒組成,而且他們足夠的戰鬥經驗以及魄力能夠幫助他們在得到足夠充分的情報之後活著從敵人的手中回來,
隨著戰火的磨礪,明軍中實力強悍的哨騎已經越來越多,這也使得明軍可以不再依賴六扇門或者錦衣衛單方面的情報。畢竟這些在暗地裡的密探組織一般獲取情報都是依靠線人,一旦線人獲得了假情報或者實際上已經反水,就算是錦衣衛和六扇門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情報缺乏或者情報錯誤的難題,到時候明軍反倒是因為情報真真假假難以區分而陷入了被動。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六扇門和錦衣衛一般收買的都是位於後方的敵人,前線的將領士卒之流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容易用什麼打動的,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有的時候情報送到便已經有所延誤,或者根本沒有辦法獲得和前線有關的情報,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現在有了實力足夠強大的哨騎,明軍就可以依據雙方傳來的不同情報進行比對和重合,從而判斷其中的真假以及透過兩條情報進行相互補充,得到關於敵人全面的訊息。
畢竟世界上很難有十全十美的防禦體系,這也就意味著隨時都有可能給明軍的哨騎或者錦衣衛以可乘之機,就算是其中一方的情報獲取被蒙古人識破,另外一方也能夠及時傳遞出能夠給戰事作出積極貢獻的情報,從而等於上了雙保險,確保明軍能夠拿到對自己有利的情報。
正是透過這個日益完善成熟的體系,明軍才能夠在北伐以及後來的沁水之戰中掌握主動或者盡最大可能發現敵人,從而以最合適的姿態迎接敵人,以最小的損失結束戰鬥。
所以在拿到錦衣衛送來的輿圖之後,張世傑一邊下令讓宣武軍和荊湖軍快速向太原府移動,一邊開始仔細對比輿圖上標註的蒙古軍隊營寨以及在雁門關內外的壁壘分佈和之前明軍哨騎探查到的情況,見到葉應武走進來,張世傑急忙小心翼翼的收起來那還沾著血的輿圖,上前一步:“陛下,臣已經仔細看過來,這輿圖應該沒錯。”
葉應武點了點頭,這倒是在意料之中,畢竟蒙古人現在面對缺少軍隊、缺少糧食並且很有可能忽必烈病重等等困難,就算是想要給明軍佈置一個天大的圈套,也沒有這麼大的精力。大明在雁門關南北準備了二十餘萬大軍,蒙古人就算是有老天相助,想要擋住這二十萬大軍也沒有這麼容易,更何況以現在蒙古和大明在兵力上的差距,蒙古人即使真的將明軍包圍起來,明軍也能夠強行突圍。
對於明軍的戰力,葉應武從不懷疑,而經過幽燕之戰和沁水之戰的蒙古人,顯然以身試險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蒙古軍中原本最有前途的將領那木罕也已經含恨沁水之畔,而史天澤和伯顏等良將更是成為了明軍的階下囚,現在的忽必烈身邊,甚至已經找不出來一名合適的將軍來執行這樣偽裝欺騙明軍的任務。
葉應武抬頭看向張世傑,張世傑鄭重的頷首,顯然他能夠確定這一份錦衣衛將士用鮮血換來的輿圖是正確的。而葉應武旋即大步走到沙盤面前,張世傑手拿木杆在雁門關上一指:“陛下請看,現在蒙古韃子在雁門關南北兩側各佈置兩個營寨,並且在營寨周圍的山坡上修築堡壘,其中一部分堡壘是蒙古人南下的時候就已經修築好了的,而其餘的則是在近期修建,考慮到近期蒙古人只能夠依靠岢嵐水一線搜尋合適的樹木和石頭,所以可以推測出後來修築的堡壘遠遠沒有之前修築的堅固,而在南側營寨的左右兩邊,各有先後修築堡壘兩座,新舊並存,互為支撐,更能夠證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