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許只是因為大明對於他們這些曾經有過幫助的小部落們還心存一絲感激和憐憫,所以透過兩個方案和儘量中正平和的語氣來告訴他們接下來他們實際上終究要面臨的未來。
融入大明,或者死亡。
大明名義上說是隻有兩套方案,但是所有部落酋長們和首領們都清楚,這實際上就是一條道路,而如果不走這一條道路的話,大明不介意將他們從這個世界上抹去。畢竟相比於大明的西域戰略來說,這些小部落還是太渺小了,或許他們聯合起來還能夠有一戰之力,但是如果分散開來,根本對大明沒有任何威脅。
昔裡吉的目光飄忽不定,而他身後大大小小部落的酋長們和首領們相互看了一眼,看向對方的眼神也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淡定和信任,而是充滿提防之意,甚至幾個平日裡關係比較好的部落酋長,已經微微靠近,大有相互抱團的意思。
他們很清楚,一旦在場的這些人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走出這個營帳門的那一刻,很有可能就是昔日盟友兵戎相見的時刻,一如之前這些小部落對海都部那樣。
不過這樣一說,反倒是不難理解為什麼大明堅決要將這些小部落納入整個大明王朝中了,不只是因為有這些小部落的存在,整個西域會支離破碎,更因為這些小部落牆頭草的特性讓大明根本不敢對他們推心置腹,如果在西域這等以後要成為大明西征的後方基地周圍放上這麼多釘子,大明就算是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全軍出動。
前唐的經驗教訓,可都還在這裡呢,怛羅斯一戰之後,大唐逐漸退出西域,原來歸附於唐朝的西域胡人迅速倒戈站在回鶻和吐蕃這一邊,甚至幫著這兩支力量進攻和大肆屠殺漢人,使得漢人在短短十餘年之中在西域消散殆盡。算起來當時的那些胡人可都是現在這些小部落的祖先,且不說大明會不會記仇,單單是他們當初背叛大唐、背叛吐蕃再到現在的背叛海都,就足夠讓大明下定決心將他們徹底融入自己之中。(未完待續。。)
萬里江山萬里天——江萬里
ps:從今天下午開始有三天限免,加之考慮到最近學校事情比較多,所以每天只更新半章,另外將一些原本寫過的文章放上來,還希望大家見諒。另外限免時間有限,可以先把vip章節下載下來,便可避免再次收費。更多文章內容請於天天快報或騰訊新聞等平臺關注本書作者個人企鵝號“漫卷”。
文明有光明之時,亦有黑暗之時。
有光的時代,人們可以看到這個時代中有為之人的身影;而黑暗淪亡之時代,其中煥發出光彩的人,哪怕是他們的光芒再怎麼耀眼,都有可能被忽略。整個時代就像是一個巨大難以突破的囚籠,後世之人躲避著它,也忽視著它。
而宋末,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時代,一個《宋史》語焉不詳,有關史書相比於強漢盛唐寥寥無幾的時代。
滿門忠孝
曾有這樣一群人,在這個黑暗的時代中,想要憑藉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江山社稷不移腥羶,道德文章不墮宇內,而他們之中,最大的一支力量名字叫做“都昌江氏”,其領袖為宋末名相江萬里。
當拾階而上都昌江氏宗祠,至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副對聯。
兄宰相,弟尚書,聯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義,一門忠孝世間稀。
為了一個即將陸沉的時代,這個家族付出了鮮血。
而本篇文章的主角,便是都昌江氏家族的領袖江萬里。
太子書名
江萬里,原名臨,字子遠,號古心,今日江氏宗祠之名稱“古心堂”便來源於江萬里的號。江萬里生於宋寧宗慶元四年的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198年),其出生地都昌江家山村是江氏在都昌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只不過此時的江家山村百姓還並不知道,在七十年後,從這個村子中走出去的幾個年輕人,將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支撐起這個國家最後的一隅天穹。
江萬里年幼好學,勤奮上進,於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貢入太學,而此時他也迎來了尚且短暫人生中最榮光的事情,當時的太子趙昀,也就是後來的宋理宗喜愛江萬里才學,將他的名字書寫於自己的硯臺上,從而確保自己不會忘記。
而江萬里也不負信任,在四年後登進士第,其策論之中對於郭子儀在國家危難關頭力挽狂瀾之膽識和愛國情操極為仰慕,被主考官給予“高古文也”的極高評語。
組建書院
嘉熙四年(公元1241年),在宦海之中渡過平淡十年的江萬里,迎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