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處於下風,不過最後還是憑藉著大無畏的精神以及王安節出其不意的指揮擊破了伯顏的防禦,證明了王安節的實力。
為此也可以看得出來蒙古人也不敢小覷這一支當做北伐主力的明軍,所以一直都是伯顏率軍在和王安節周旋,現在蒙古人臨陣換帥,讓史天澤前去對付兩淮軍,而伯顏前來進攻古北口,此間丟車保帥的意思已經昭然若揭。而無疑史天澤統率的另外一支軍隊就是蒙古人丟掉的車。
這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如果細細考慮的話就會明白,伯顏和史天澤的身份不分高低,按理說誰都沒有辦法統率誰,所以伯顏根本不用拋下大部隊率領一支軍隊前來進攻古北口,將對付兩淮軍的任務交給已經年邁並且還在中都的史天澤,這臨陣換帥對於軍隊士氣的影響不說,中間這一段空白的時期雖然並不長,但是對於王安節和兩淮軍這樣的敵人來說,已經足夠致命。
而伯顏絕對不是傻子,不可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可就算是要冒著葬送這一支軍隊的風險,他也要和史天澤互換位置。說得不好聽一點兒,就是伯顏對於史天澤以及幽燕的漢人已經不信任。
更或者說,整個蒙古上下對於漢人也已經逐漸喪失信心。
畢竟大明北伐勢如破竹,忽必烈甚至不得不御駕親征,蒙古面臨的險峻形勢只要是有點兒腦子的人都心知肚明,尤其是現在大明還缺少很多官吏能夠幫助管理地方,一躍成為遼東行省巡撫的黃威就是最好的證明,要知道幾年前黃威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濟州府知府,這之間的跨越讓人不眼饞那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大明現在如日中天的國運以及逐步收復了三百年來漢家丟失的土地,自然容不得原本投靠蒙古的漢人們不變心,畢竟很多人投靠蒙古終究還是為了功名利祿,現在有了大明這更好的選擇,他們應該怎麼做自然就不言而喻。說到底為人一生,誰都不想被人戳著嵴梁骨帶著罵名歸於塵土,尤其是對於這些追求功名的人來說,更是對身後名很是重視。
有大明國運在此,又有黃威等人的榜樣,大多數的漢人官員早就蠢蠢欲動,更何況就算是他們還對蒙古有著感恩之心和忠誠,也得考慮考慮蒙古人心中是怎麼想他們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一旦忽必烈聽信了誰家勸言,直接對這些漢人官員下手,大家想跑都跑不了了!
蒙古人面對明軍的北伐,撤退的很快,這也使得很多漢人官員根本沒有找到投降獻殷勤的機會,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漢人和蒙古人之間就沒有相互猜忌。尤其是對於明顯已經被明軍合圍的幽燕地區,這裡的十餘萬蒙古軍隊之中,倒有半數是漢人,而官吏之中也有很多是漢人和女真人,現在大明已經基本收復了三百年來丟失的華夏山河,而又佔據了女真人的老巢遼東,所以容不得蒙古人不對漢人和女真人起疑心。
這也是為什麼伯顏要臨陣換帥,歸根結底還是不放心史天澤!
史天澤雖然跟在忽必烈身邊很久,是朝野之中公認的忠臣和能臣,但是他怎麼說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人,誰都不敢拍著胸脯保證史天澤到了這個時候還會和蒙古同進退。
只要史天澤在統軍進攻古北口的時候消極怠工、放慢腳步,這幽燕就會成為這十餘萬蒙古大軍的死地,甚至也會成為伯顏這些蒙古新一代將領和復興希望的死地!
看到伯顏出現在山坡下的那一刻,徐晨雖然心情複雜也明白自己很有可能將要面臨一場惡戰,但是能夠在其中看出來蒙古人自己內部的矛盾,也讓徐晨輕輕鬆了一口氣。
最強大的堡壘一般都是在內部攻破的,如果十餘萬蒙古幽燕軍隊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單單憑藉兩淮軍、鎮海軍和天武軍可不是這麼容易擊敗的,但是好在現在蒙古人內部也已經混亂不堪!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在什麼戰事上,蒙古人都沒有辦法拿出全力。
本來眾志成城都很難戰勝明軍,現在內部互相猜疑,自然更難取勝。這對於徐晨來說,終究是好事,畢竟蒙古韃子能夠拿出來進攻古北口的應該已經是最後可以信賴的蒙古本部兵馬,這也就意味著剩下的蒙古軍隊就算還不是不堪一擊,也已經相差無幾。
也難怪蒙古韃子不分晝夜拼了命也要進攻古北口,顯然伯顏也已經意識到這幽燕守不住了,如果不能殺開一條通道的話,恐怕幽燕十餘萬大軍就真的要全軍覆沒了,至少開啟了古北口,這數萬蒙古本部人馬可以撤出去,這至少能夠給蒙古更多籌碼以及捲土重來的機會。
看著還在源源不斷進攻的蒙古軍隊,徐晨皺了皺眉,一抹斜陽灑在他的身上,不知道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