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9部分

武的意思她也聽明白了。對於大明來說,此時北伐絕對不一定是好事。

歷朝歷代戰爭征伐,為國家利益者多,為個人恩怨者少,就算是一切統帥意氣用事的征伐,一般也都是為了維護一個王朝的尊嚴而不得不為之。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存亡根本。所以對於戰爭,古往今來更多的都是採取謹慎態度,所為的也是能夠讓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

大明北定中原,實際上已經基本恢復了北宋時候的版圖,雖然山西一帶還是控制在蒙古人手中,但是作為交換,大明已經擁有了河西,甚至還開拓了吐蕃、東洋和南洋,版圖別說超過前宋,甚至已經超過了漢唐。尤其是百年間,民間最重的思想是“北伐中原”而不是“北伐幽燕”,也就是說殺到中原實際上已經滿足了民間對於朝廷戰爭以及武力的需求。

根據之前文天祥北伐以及明軍的大反擊來看,久經戰亂的北地在蒙古人手中並沒有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甚至在蒙古人心中,除了洛陽、汴梁等重要城鎮,其餘地方更像是一個倉庫,不需要的時候不會去在意,需要的時候就直接動武搶劫糧草和金銀。

而在另外一個時空歷史上,一直到蒙古取得襄陽之戰的勝利,建立元朝,才算的上正式以漢家文化為正統,而忽必烈也在漢人官員的勸說影響下,開始真正考慮對漢人採取懷柔政策,而不是一味的打壓剝削,並且注重南北各地的經貿文化交流,意圖加強對於江南的控制,而疏浚大運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只不過就算是如此,實際上一直到朱元璋以淮上布衣起兵,江南也依舊是天下最富庶所在,也是天下最先亂所在,這也意味著蒙古至始至終都沒有完全掌控南北漢人的民心。

所以大明當時北伐兩淮和河洛,從蒙古人手中接過來的就是一片爛攤子,迫使朝廷甚至不得不從民間募集財物來支援兩淮,並且逐步進行基礎設施重建、引導百姓留下來進行耕種,方才使得屍骨遍野、荒涼破敗的兩淮和河洛南部重新煥發生機,進一步成為大明北伐的後援基地。

但是河洛和兩淮還好,當時事發突然,蒙古顯然沒有足夠的準備,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劫掠百姓北上。現在不一樣了,根據前線送來的戰報,蒙古人顯然早就想好了對策,堅壁清野甚至是將整個北地漢人徹底劫掠乾淨,最後什麼都不給大明留下,等於大明最後得到了一片荒蕪的白地。

這單單從利益上來說絕對不符合大明的需求,尤其是大明這一次的北伐未免有些倉促,蒙古人這樣做,無疑在加重大明在北伐後期的艱難程度,同時使得這些空無一人的城池成為大明的負擔。

畢竟大明想要固守邊境是需要以城池作為依託的,而想要修築和固守城池以及開墾荒地,又少不了地方丁壯的支援,想要有足夠的地方丁壯,就需要有足夠的婦孺來繁殖人口,可以說那些婦孺就是大明鞏固統治的根基,而蒙古甚至連這些都不放過,全部打包帶走。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想要將北伐得到的土地消化吸收,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這幾年大明開拓南洋、移民河洛,本來就在丁壯和婦孺上就捉襟見肘。

葉應武是一個穿越者,北伐是他的夢想,是整個民族三百年的夢想,也是文天祥、蘇劉義他們恪守了一生的夢想,但是“身在其位,當謀其政”,葉應武現在是大明的君主,自然也要考慮到大明的切實利益,現在的大明在和蒙古的對峙中佔據絕對的上風,所以對於北地的邊防並沒有太多的訴求。再加上現在大明在各方面繁榮發展,正是需要穩定的時候,如果不進行北伐或者將北伐拖後,完全可行。

畢竟大明和蒙古正在此消彼長的過程中,再過個五六年,大明在國力上就能徹底壓倒蒙古,到時候北伐自然也就更加輕鬆。

葉應武對趙雲舒說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自己在疑惑,對於大明來說,此時北伐和之後北伐,到底哪個更合適一些。

趙雲舒伸手輕輕按著自己的小腹,回頭看向葉應武。這個問題葉應武不可能拿去問文天祥他們,朝野上下都提著一口氣就等著擼起袖子大幹一場,如果葉應武自己先動搖了,下面的官員們自然也會跟著動搖,想要讓他們再打起精神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所以葉應武也就只能拿來問後宮的妻妾。

“對大明上下,或許北伐得到的只是一片沒有人口、荒無人煙的土地,”趙雲舒試探著說道,“但是話說回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夫君考慮的是大明能不能從北伐之中獲得什麼,卻又沒有考慮到如果大明不進行北伐或者將北伐拖後的話,會失去什麼麼,或者說會浪費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