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破家之人,只不過因為前宋三百年的底子很厚,所以才沒有一時半會顯得窘迫。然而饒是如此,葉應武也一直在實行精兵策略,從而盡最大可能減少對於民間青壯勞力的調遣。
不過隨著大明已然在各個戰線和蒙古人來往交手,以及對於南洋和河洛的移民,使得大明現在的青壯勞力顯得甚是缺乏,以至於兩個多月過去,兩淮軍在合蔡鎮一戰中的缺口還遲遲沒有補上,畢竟就算是朝廷再怎麼想要徵兵,也得考慮考慮近來春耕的問題。
甚至現在大明正在進行的運河疏浚工程、南方直道修建工程、劉家港船廠大規模擴建工程,都是以蒙古戰俘、南洋奴隸作為主要勞力,而大明的本地漢人只是以監工的身份出現。
“現在大明在北線有河西神策軍、關中天雄軍、河洛天武軍、山東兩淮軍、高麗鎮海軍,但是各軍或多或少都和蒙古韃子有所交戰,兵員缺口不一而足,總共估計起來應該有二十五萬左右兵力。”葉應武沉聲說道,“另外再加上準備進駐河洛的荊湖軍和充當二線的大理軍、靜江軍,大明可以動用的北伐兵力應該在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上下。”
“陛下認為人數還是不夠?”文天祥頓時皺了皺眉,他身為大明的左丞相,就算不是戶部尚書,自然也清楚大明現在還有多少的民間丁壯,“可是現在大明經過幾次大戰的消耗,在民間恐怕很難······”
葉應武回頭看了文天祥一眼,淡淡說道:“還有兩支隊伍,一支是正在組建的東瀛軍,還有一支是朕身邊的禁衛軍。”
“東瀛倭人和高麗人能夠擔當得起北伐的重任?”文天祥頓時有些詫異,大明有一支以南洋士卒為主的靜江軍就已經在朝野頗多非議了,現在陛下又要組建新的東洋士卒為主的軍隊,文天祥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回答來自下面的壓力。
畢竟在很多自詡為鴻儒的人心中,北伐這種大事,功勞自家漢人分都還不夠,為什麼還要外人摻雜起來。更何況夷漢有別,大明怎麼能夠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這些蠻夷人身上。
葉應武沉聲說道:“只要告訴他們他們是在為什麼而戰,朕相信他們甚至可以做得比大明將士還要好。難道宋瑞你忘了當時成都城的靜江軍麼,那些真臘人和安南人作戰勇猛程度絲毫不亞於川蜀軍。”
文天祥微微錯愕,葉應武說的是事實,因為對於這些民族的人來說,如果他們想要在大明的奴役之下尋覓到活路,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加入大明軍隊,透過自己實打實的軍功為全家換來大明百姓的身份。正是因為有這樣誘人的條件,所以當時靜江軍中的真臘人、安南人才拼命的向前衝峰,而事實證明大明確實也沒有虧待他們,全部按照之前約定落實下去,這也使得南洋土著們更加積極的報名參軍,很快就使得大明在南洋重組了兩支主力戰軍,從而隨時可以將宣武軍北調。
有了這些南洋土著的例子,那些東洋倭人和高麗人自然不會落在後面,畢竟軍功是有限的,讓別人搶走了自己還不知道需要等到什麼時候。更何況東洋的高麗和日本本來就是受華夏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那裡的百姓自然也更容易對大明產生認同和嚮往,所以只要葉應武拍板、下面兵部沒有異議的話,恐怕大明很快就可以依託東洋拉起來一支到兩支主力戰軍,別看一支主力戰軍五萬人,人數並不多的,但是要知道經歷這麼多年的血戰,大明能夠拿得出手的主力戰軍也就只有六七支了,而蒙古那邊的情況更為悽慘,畢竟現在蒙古甚至還有內部矛盾牽扯,所以兵力早就嚴重不足,否則也不會大量徵調渤海人、女真人等蒙古曾經大屠殺過的民族加入軍隊。
相比於蒙古那邊所用的女真人、渤海人、唐兀人等炮灰,顯然大明這邊的炮灰質量要高上很多,並且再配備大明先進的火器,進行正規系統的訓練,恐怕就算是獨當一面也不是可以了。
現如今隨著大明疆域的拓展和對周圍藩屬國以及征服土地不斷進行的文化、軍事、經貿影響,已經使得大明擁有對周圍無比強大的控制力。現在大明的宗主國,已經不是前宋那樣花錢買來、只為讓安南等跳樑小醜不要惹是生非的宗主國,而是切切實實能夠操控周圍藩屬**隊甚至政權的宗主國。這才是葉應武為什麼有信心能夠在今年或者明年內進行北伐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朝野上下最關心的兵員問題,在葉應武這裡恰恰是最容易解決或者說實際上已經解決了的。
看著葉應武微笑負手站在那裡,文天祥心中感慨萬千。他不知道葉應武佈下這麼大一個局耗費了多少的心血和精力,甚至如果不是因為北伐的臨近,使得葉應武不用將底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