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節跳出來吼了這一嗓子,徹底把文德殿下百官鎮住了。就連葉應武和賈似道臉上都流露出凝重神色。而官家趙禥也是愈發慌張,不斷地對自家爹爹和賈似道使眼色。
可惜大宗正趙與芮一直閉目養神,而賈似道則是內心慌亂,哪裡還顧得上官家是什麼感受。
和楊鎮不同,楊亮節應該算是趙家皇室在朝中除了大宗正這一類官職外最大的官了,殿前馬軍都指揮使可是三司之一,誰都不敢小覷。
(作者按:楊鎮是宋理宗的駙馬、理宗謝皇后的侄兒;楊亮節是宋度宗楊淑妃的兄長,即大宋國舅,二者非兄弟關係。)
更主要的是楊亮節來了這麼一下子,更是讓當朝文武百官看到了以趙與芮為首的趙家皇室將葉應武抬上樞密使高位的決心,畢竟是皇家的威風和名望壓在這裡,就算是賈似道的親信們,不吃個熊心豹子膽可不敢挑戰這些皇室宗親的威嚴。
以楊亮節為例,不管你怎麼作對,只需要他給自家妹妹楊淑妃稟報一聲,因為誕下趙禥第二個女兒、也是第三個孩子而正母憑子貴的楊淑妃可不介意幫著自家弟弟吹枕邊風。
當今官家趙禥那個外事聽太師,內事聽嬪妃的性格,一陣枕邊風吹下來,估計明天和楊亮節作對的那個傢伙就得倒大黴,就算是賈似道也難以把人保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平時賈似道對於趙與芮、楊亮節這些皇室宗親,也是能避讓絕不正面衝突的原因。
更讓百官心中慼慼然的是,大宋立國三百年來,黨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嚴謹而有序的套路,兩黨相爭,必然是最小的官員跳出來打擂,然後挨個的站出來一直到黨魁。本來今天翁應龍直接讓監察御史陳宜中這樣的高官出場就已經很反常了,所為的可不就是要把賈似道一黨的意思表達的清清楚楚。
賈似道是鐵了心不想和葉應武在這臨安大打出手的,能夠踹出臨安自然是最好。
可是誰曾想到,本來應該孤身一人,只能自己給自己辯護爭取的葉應武,卻突然間得到了皇家親戚的攘助,而且這些皇親國戚可是一點兒都不按照黨爭的套路走——他們也沒有官職那麼低的人——第一個上場的就是黨魁一般的楊亮節,用更強硬的語氣把陳宜中壓了下去。
此時擺在賈似道一黨面前最大的難題來了,是賈似道帶著一眾已經開始打退堂鼓的官員拼了老命頂上去,和這些平素各安其道的皇親國戚撕破臉皮大打出手,還是預設葉應武被抬上樞密使和賈似道正面交鋒的事實?
楊亮節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退回去,一點兒都沒把這些人放在眼裡。
外面禁軍都是他麾下的兒郎,真正到了最後大不了動武,對於黨爭向來沒有多少興趣的楊國舅可沒有那麼多的閒工夫和他們磨嘰。現在至少還是大宋的江山,還是趙家的天下,雖然受到祖宗禮法限制,我們這些皇親國戚或許沒有能耐身居政事堂當中,但是動武大家同歸於盡的本事還是有的!
葉應武在心中暗暗嘆息一聲,還真是一場熱鬧非常的大戲啊。
實際上自從楊亮節站出來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被忽略了,因為誰都知道這位葉使君實際上在朝堂真是無親無故,除非親自上陣,否則只可能任由賈似道親信劈頭蓋臉的進攻。
現在既然有以楊亮節為首的當朝皇親國戚站出來和賈似道打擂臺,那就更沒有葉應武什麼事情了,他只需要默默地等著兩派爭執出來最後的結果便是。畢竟他葉應武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沒有辦法在這朝堂之上單挑其中任何一股力量。
其實對於趙與芮和楊亮節他們的提議,葉應武還是頗為贊同的。畢竟之前他也沒有打算迴避和賈似道的衝突,而且一旦身為樞密院使,就真的是統籌大宋各路軍事,相比葉應武之前的沿江制置大使要名正言順多了。
更主要的是樞密院使是堂堂正正的京官,天子近臣,面對趙禥這種奇葩的官家,葉應武身在外地實在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畢竟可能趙禥隨手一句話就可能讓自己一下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而且葉應武也不可能一直在朝堂當中沒有一個幫著自己說話的人,想要在這臨安扶植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在臨安站住腳跟,這才能夠讓那些人看到葉應武的實力和手腕,以及追隨葉使君可能有的光明未來,才會讓更多的人轉投他的麾下。
朝堂黨爭,比拼的就是誰那邊人數多、會說話。
尤其是葉應武接任樞密院使,也就意味著楊亮節這些皇親國戚都會助他一臂之力,別看這些皇親國戚人數不多、權利不大,但是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