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3部分

層軍官,多少也都有聽聞上面馬和婁勇制定的作戰計劃,更是知道這個作戰計劃有多少風險。看上去他們這些留守邊境的軍隊不需要到大海上去冒險,但是他們兩個卻是心知肚明,想要以區區幾個師的力量擋住伊爾汗國大軍的進攻,豈是這麼容易,否則婁勇也不會親自趕到西暉鎮來指揮作戰。如果西暉鎮首戰失利的話,那麼大明在南洋的管轄和統治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到時候婁勇如果沒有辦法抵擋伊爾汗國繼續前進的話,整個南洋很有可能隨之雪崩。

這樣的後果素格力和孫俊想想就嵴背發涼。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明軍人,知道自己的責任,如此危險境地,唯有全力以赴這一個選擇。兩個人的目光同時落在婁勇身上,歸根結底婁勇是總指揮,他們身為旅長,最重要的還是聽從婁勇的命令。

聽到婁勇吩咐,素格力上前一步,指著大明軍隊越來越離不開的沙盤說道:“將軍請看,這裡就是西暉鎮,西暉鎮名為村鎮,實際上在咱們這幾個月的專心營建修築下,完全可以稱之為一道關口。而按照當初大明和德里蘇丹國的盟約,從這裡向西有百里左右是兩國的緩衝之地,在這一片地域上有大量的小部落以遊牧的方式生活,其中有不少依賴於我大明向西行進的商隊。”

婁勇點了點頭,這個情況他也知道。大明需要德里蘇丹國來抵擋伊爾汗國,而德里蘇丹國也需要大明能夠保證他的側翼安全,否則一旦和伊爾汗國開戰,位於天竺南面的那些小國家甚至大明自己都出來趁火打劫的話,德里蘇丹國可就直接灰飛煙滅了。

所以大明和德里蘇丹國都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對方存在對於自己的好處,這也是雙方能夠明確遵守盟約的原因。(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

當時擬定盟約的葉應武和梁炎午等人還是要考慮未雨綢繆的,所以在兩國的邊境保持了一百多里的緩衝地帶。這種緩衝地帶在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現,而且其在軍事上的作用很大,能夠及時的給予防守一國對方進攻的訊息,從而可以做出充足反應。

反正這一百多里地中主要都是一些不服從真臘或者德里蘇丹國的小部落,葉應武當時著急北上,南洋的明軍也需要維持地方穩定,自然沒有功夫去管這些小部落,所以還不如直接將這一片地空出來。對於鯨吞整個南洋的大明來說,多這一塊紛亂之地,還不如少一點兒麻煩。

葉應武雖然不是那種知足常樂的人,但是是一個知道限度的人呢。而顯然德里蘇丹國也有著大約相同的打算,所以滿口答應了。畢竟他們的主要對手是伊爾汗國,也確實沒有軍隊拿來收拾這裡的小部落。

這也就使得中間這一塊地方成了不折不扣的三不管地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利益的驅動下,商人往往有著很大的毅力前去那些別人不願意涉足的地方以謀求更高的利益,甚至有一些商人本身就是探險家。

在另外一個時空中的“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實際上就是拓展商路的過程,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也是為了找到馬可波羅描述“滿地黃金”的印度和中國。

而此時,大明的商人和打著赤色龍旗的商隊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哥倫布和他的船隊。德里蘇丹國是大明的盟國,同時也是天竺北方一個響噹噹的大國,有國家的地方就有生意,只是可惜德里蘇丹國的位置靠北,很難直接透過海路抵達,而在天竺南側的海岸線上又沒有像樣的港口能夠拿來轉運貨物,所以一些商隊乾脆直接過西暉鎮,繼續向西穿過這不過百里的緩衝區,前往德里蘇丹國。

雖然這緩衝區之中的小部落們對於德里蘇丹國和之前真臘的佔領都頗為抗拒,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歡迎前來做生意的人,畢竟他們也需要生存,窮苦的生存條件並不可怕,但是在這種荒蕪之地急需很多物品,之前因為真臘和德里蘇丹國的封鎖、壓迫,一直都短缺,但是現在大明商隊帶來了這些物品,並且不是為了統治他們而帶來的物品,這些小部落自然表示歡迎。只要是誠心誠意來交換物品的,他們並不會加害,甚至還會派出人手保護,將商隊送往下一個部落。

結果就是真臘和德里蘇丹國用軍隊沒有辦到的事情,反倒是讓大明商隊用物品交換辦到了。這些小部落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內附,但是對於大明的信任和依賴已經無需言表畢竟大明的物品和生活檔次和他們這些山間野人部落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連歐洲貴族都趨之若鶩的陶瓷和絲綢足夠讓這些小部落為之傾倒。

所以他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