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撼動整個南洋戰局。
狄孟離開之後,蔣紹作為督導自然就承擔起這一路指揮的重任,而這個在平日裡一向以冷靜穩重甚至還有些書生意氣示人的督導,毫不猶豫的指揮軍隊發動猛攻,無論是進攻方式的決絕狠辣,還是蔣紹本人親臨第一線督戰的勇氣,都讓下面的旅長們暗暗咋舌。
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過來,自家督導絕對不只是一個只知道說教的年輕人,他平時的光芒只是被狄孟壓住了而已,更或者說蔣紹知道狄孟的脾氣,所以刻意收斂了自己,從而確保第一師有人唱白臉、有人唱紅臉,能夠達到制衡和統籌的作用。
這個年輕人,可不簡單啊。更或者說,整個大明軍中又有幾個是省油的?真正能夠磨礪一名將領的還是戰爭,是最後取得勝利的戰爭,因為這會帶給他們勇氣和信心,也會讓他們能夠一邊向前一邊分析和調整,而不是在失敗的時候落荒而逃、什麼都顧不上,最後學成了一個“逃跑將軍”。
越是打勝仗的軍隊越會打仗,越是打敗仗的軍隊越是不堪一擊。前宋的軍隊和大明軍隊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前宋軍隊是後者,而大明軍隊毫無疑問是前者。
透過北伐、南征等等一系列的勝利,葉應武終於磨礪出了屬於大明的敢於亮劍、能打勝仗的將領。或許他們在歷史上是以抵抗敵人進攻失敗而匆匆出場、匆匆離開,但是在這個時代,他們有了更加強大的部下、有了更加強大的器械,有了足夠的歷練機會、更主要的是有了必勝的決心和拼殺的勇氣,有了軍魂,自然也會從一個吃敗仗的將軍變成常勝將軍。
葉應武從來不相信,如果能夠給予他們所有可以比敵人要好的,他們還能失敗。在另外一個時代昏暗的天傾面前都有勇氣組織遊兵散勇和蒙古韃子浴血奮戰、屢敗屢戰的將領們,絕對不只是因為他們有一腔熱血,單單憑藉一腔熱血是做不到在蒙古人的鐵蹄下週旋抵抗那麼長時間的。
這些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的“敗軍之將”們,如果有更好的軍隊和武備,應該能夠釋放出他們全部的能力。亂世多出英雄,葉應武相信這些人不會讓他失望。而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無論是張世傑、尹玉,還是王虎臣、王大用,更或者馬、婁勇還有蔣紹他們,都在用自己碩果累累的戰績證明,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此時站在這血肉沙場中的蔣紹,並沒有心思去想自己的表現或者周圍屬下們嶄新的看法,他的目光須臾不離山頂上那一面黑色旗幟。
那旗幟就像是一顆釘子,鑲嵌在所有大明將士的心頭,只要這旗幟還在,東側山坡就在該死的蒙古韃子手中。在旗幟的周圍,太多明軍將士流血犧牲,而更多的人正在為剷除它拼命向前、死不旋踵。
“火炮,火炮轟擊!”身邊傳來一名旅長的吼聲,而蔣紹眯了眯眼看向前方這個實際上並不陡峭的山坡。可以說蒙古韃子展現出來的頑強確實出乎他的意料,明軍第一次衝擊已經傷亡過半,如果不是幾名旅長親自帶著親衛隊衝上去,恐怕第一次攻擊真的有可能被打退。
高樹坡地形複雜,名為“坡”,實際上是好幾處山坡和谷地連為一體,只不過因為這些山坡很難區分出來其明顯的界限,所以只能起這麼一個籠統的名字。而高樹坡最險要的地方在於中間位置的谷地和山坡,扼守從中穿過的道路,但是想要進攻這東側谷地,就得拿下更東面的山坡。
而很顯然蒙古人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搶先一步抵達此處,雖然山坡上的敵人並不多,看上去應該也只是前鋒,但是憑藉地勢竟然能夠擋住明軍的衝擊,這也讓蔣紹不敢掉以輕心。
一直落在隊伍後面的火炮,此時終於趕了上來,炮口高高抬起,在整齊的轟鳴聲中,一道道弧線劃破長空。無數的炮彈呼嘯著落在山坡頂端,炸起無數的泥土和煙塵,而那一面飄揚的蒙古黑色旗幟也抹去。
“殺!”一名明軍旅長越眾而出,手中的刀直指向被炮火洗禮過一遍的山坡。這是大理軍第一次和蒙古韃子交手,許勝不許敗,否則對於將士計程車氣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尤其是大理軍的將士有很多都是真臘人,當然沒有華夏本土將士靠得住。
所以這幾名在前線負責指揮的旅長剛才見著衝擊隊伍有想要崩潰的跡象,毫不猶豫的帶著人撲了上來,現在火炮及時跟上,更是讓他們看到了拿下這山坡的可能。
整齊的殺聲在旅長身後響起,大隊的明軍將士猶如浪潮撲上來。
“殺南蠻!”一名伊爾汗國將領此時也在爆炸的餘波之中站出來,手中的刀舉起,倖存的伊爾汗國士卒怒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