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春芳來到這隆興府的,更多的都已經成了頭牌紅娘,自然不可能再站在這門前迎客。
環顧四方,竟無一人相識,其實別說她們,就連自己,不也不一樣了麼。造化弄人,不知是幸運還是悲哀。
身後傳來葉應武和官吏商賈們的談笑聲,那爽朗的笑聲就像是無窮的海浪,將所有人淹沒。白衣青年忍不住一笑,悠然向前,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來歷,不過並不妨礙醉春風的小姐們對這個英俊瀟灑的白衣青年的愛慕,竟然鶯鶯燕燕圍攏過來。
綺琴尚沒有說什麼,春芳就已經很有眼色的擠了過來,倚在綺琴身邊,眉目之間盡是脈脈情意,見到自家**難得春心蕩漾,其他小姐們也不敢上前爭搶,轉而把目標轉移到後面相繼而來的葉應武等人身上。和白衣青年的風流倜儻相比,黑衣青年身上散發出來的剛陽之氣同樣吸引人。
樂聲不絕,恭維聲不絕,身邊的空氣中帶著脂粉的氣息。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眯了眯眼。
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
隆興府,醉春風。
賓客陸陸續續入座,雖然葉應武這一次邀請了不少商賈,但是並不代表著商賈們就有膽量仗著自己“貴客”的身份去和那些甚至是不請自來倒貼的官吏們爭搶座位,一眾官吏很麻利的佔據了葉應武左右手最近的席位,而商賈們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所以根本就沒有和他們爭搶的意思,徑直坐到各處邊角里。
雖然在宋代尤其是南宋商業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商賈的地位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不過能夠受到邀請來到這宴席之上,已經是很榮耀的事情了,所以他們對於座位的要求反倒是最低的。
葉應武依舊是面帶微笑,左手邊是江鎬,官吏商賈們也知道這個看上去比葉應武還要年輕的小將的身份,所以也沒有人質疑,就算是那些研究朱程理學很是講究的老學究們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這個按理說身份並不高的廂都指揮使坐在葉應武下手第一個位置。
而另外一邊則是隆興府通判趙文義,作為一個標準的中間派,趙文義一直被晾在一邊,不過趙文義對此一直都是坦然接受,所以雖然他作為堂堂隆興府通判手中沒有一點兒實權,每天的小日子卻過得很是滋潤。不過對於這麼一個看上去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葉應武也並沒有輕視小看。
雖然趙文義是看上去誰都不幫的中間派,在這裡逍遙度日,但是最後也是以郢州都統的身份親率兩千精騎向浩浩蕩蕩前進的蒙古大軍發動決死衝擊,使得蒙古大軍不得不為了這兩千騎兵調轉兵鋒,而這個看上去孱弱的血性漢子也戰死沙場,成就一曲悲歌。
只不過此時的趙文義並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但是又一次遇到這些戰死疆場的英烈活生生站在身前的時候,就算葉應武在這之前已經見過很多次了,依然心中難掩震撼。
正是這些前赴後繼的人們,用自己的血肉譜寫了一曲悲歌,向世人宣誓,這個一直在後退、一直在防守的民族在征服世界的敵人面前,依舊有著抗爭的尊嚴和實力。
這一次葉應武宴請隆興府的達官貴人,若是王爚等人作陪的話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所以一直作為中間派的趙文義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對於趙文義這種中間派葉應武也沒有太大的反感,因為他們和所謂的牆頭草又有很大的不同,這些人對於江萬里、賈似道之間的爭鬥沒有太大的興趣,只要是能夠將這個國家治理好,跟著誰走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派”,葉應武不知不覺得都有些走神,如果不是趙文義站起來輕輕咳嗽一聲,恐怕葉應武還不知道要發呆多久,當下裡只能迎著一眾期待的目光尷尬一笑,然後狠狠的瞪了旁邊不明所以的江鎬一眼。
江鎬這傢伙打仗倒是真的很猛,但是一到這種應酬的小事情上就遠沒有文天祥、陸秀夫甚至章誠靠譜了,剎那間葉應武都有些後悔怎麼帶著這個愣頭青回來了。
不過也不得不說,也就只有這愣頭青才能夠走到哪裡都不忘了將天武軍的陣勢擺出來,比如說剛才就很讓葉應武滿意。
“某趙文義得以與使君結識,實乃此生之幸事,怕在座諸位也是相同心思,所以某先敬此杯。”趙文義似乎並沒有注意到葉應武走神,只是施施然端起酒杯,臉上帶著滿滿的笑容。如果不是對他知根知底,恐怕在座的人都以為這是一個江萬里一黨的鐵桿爪牙呢。
趙文義已經說要代表在座眾人,但是說歸說,自然不可能真的讓這位堂堂隆興府通判大人隻身代勞,不管是近處席位上知道怎麼回事的還是遠處席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