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摘乾淨。
他催秦寂言儘快回京,平息動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封家。
“我是封似錦,是封家大公子,是封家繼承人,我不能不管封家的死活。千城……”封似錦閉上眼,腦海閃過顧千城與唐萬斤去跑去西北救他的畫面。
“你為了救我,千里跑到西北,不顧危險。我卻為了封家,在你最需要皇上的時候,催皇上回京。和你想比,我真得太自私了。”淚水從封似錦的指縫流出,不多,只有一滴,可這一滴淚,卻是千斤重。
“我知道我這麼做對不起你。可事情重來一次,我仍舊會這麼做。”他是大秦的官員,他是封家的繼承人,他做任何決定,首先要考慮大秦的利益,其次是封家的利益,最後才能是他自己。
他先是封大人,再是封家大公子,最後才是封似錦。
“千城……”封似錦低低的喚了一句,聲音似悲似泣。
不知過了多久,封似錦才抬起頭,重新坐好。不過他並沒有急著做什麼,而是握著秦寂言的回信,在書房靜坐了許久,待到自己將所有的情緒都收斂起來,不會讓人看出異常才起身,拿著秦寂言的回信去找封首輔。
封首輔聽從了封似錦的建議,沒有因被人堵門就不外出,而是和其他人一樣,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甚至帶著帶人去廟裡,要求見皇上。
封首輔怎麼說也是當了二十多年首輔的人,在人前演個戲,裝模作樣一番,對他來說一點難度也沒有。
在寺廟前,一番鬧騰下來,就連之前那些罵封首輔媚上欺下的人,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錯怪了封首輔?
可沒有封首輔的掩飾,皇上怎麼可能悄悄離京,而不被人發現?
要知道,皇上就是在廟裡為太上皇祈福,每天也是會批閱奏摺,見封首輔。封首輔不可能不知道皇上不在廟裡?
有人當面問起此事,封首輔順勢給出答案,“本官每次見到皇上,皇上都在陪太上皇,本官也只能看到一個側影。”
這個解釋聽著就像是假的,可也讓人挑不出錯來。要是皇上執意要隱瞞,安排一個身形與他相像的人,背對著封首輔,不與封首輔正面接觸,封首輔能發現皇上不在廟裡才有鬼。
畢竟,封首輔就算是首輔大人,他也沒有資格要皇上轉過身,正面與他接觸。
幾位大人聽到封首輔的回答,雖然仍舊不太相信,可卻沒有繼續逼問,他們知道就是再問,也問不出什麼有用的東西。
當務之急,還是要把皇上逼出來,至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皇上現在到底在哪裡?他們的皇帝,為何大張旗鼓的調動水師和戰船?
他們的皇帝,到底要做什麼??
1298主強,臣則弱
封首輔裝傻,眾位大臣無法從他嘴裡問出有用的東西,只能盯緊秦寂言身邊的人,從侍衛到服侍的太監一個也不放過。
這些大臣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摸清皇上是什麼時候離開京城的?是誰幫助他私下離開京城的?又是誰在他離開京城後,幫他隱瞞的行蹤的?
問這些,並不是為了刨根問底,而是想要在皇上回來後,與皇上交鋒時佔據主動地位。
主強臣則弱,反之臣強主則弱。秦寂言是一個強勢的君主,自登基起就將權利全部握在手心。雖然允許朝臣提意見,給朝臣商討的空間,可卻從來不給朝臣決定權。
很明顯,大秦現在的情況,就是主強臣弱身為弱勢方的臣子,自然不甘心,想要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可是,想要從一個強勢的帝王手裡,爭得權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寂言平日裡雷厲風行,處事果決,在政務上基本上沒有錯,朝臣們就是想要爭權,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是以,當他們看到秦寂言犯了一個錯,就開始抓著不放,試圖借這件事壓下秦寂言的氣勢,好從他手中爭奪權利。
秦寂言不顧江山社稷,不顧自身安危私自離京,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這麼做都是不對的。要是他們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他們就佔了理,在與皇上交鋒時,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同時,也能將皇上身邊的得用的人,以奸佞小人的名義除去。
幫助皇上私自離京,幫皇上製造還在京城的假象……就算他們是按皇上的命令辦事,可也是違法的,只要揪到這個錯,就是皇上也無法保他們。
之前,那些大臣就是想要揪封首輔的錯,給封首輔安一個媚上欺下的罪名,然後把他從權利中心排擠出去,可是……
封首輔太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