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軍、勝捷軍四軍出發北上。
鎮**十軍和平盧軍五軍,加上水軍、神捷軍和朝鮮軍,另外團結軍六軍。一共二十四軍,李璟這次調來了包括三個團結軍和水軍在內的十四個軍。在平州駐有三個軍和一個團結軍後。李璟在登萊和淄青各縣,一共還留駐了四個軍和兩個團結軍。
這次入遼做戰,李璟也有意要透過實戰來檢驗一下鎮**這一年多來的訓練。出兵調動上,多為輪流調動。讓每軍都有實戰的機會,平時訓練的時間已經足夠了。現在這支軍隊,還欠缺的只有刀與火,血與沙的淬鍊。只要再經過實戰檢驗之後,那麼這支軍隊才是真正的軍隊。
眼下來看,入遼的十四軍,除了水軍和朝鮮軍沒有參加戰鬥外,其它的十二軍表現還是很出眾的。
留下了劉守謙和張承守在雙城留守,防範東面的其它高句麗勢力,與輔軍一起保護後勤的民夫隊伍,並協助一起修築北上的道路。剛剛戰鬥後的郭鎮山等率領的四軍,也暫時留在雙城休整,隨後押送糧草北上。
李璟帶著四軍兩萬人馬一路北上,耶律達赤與耶律達剌先後在雙城全軍覆沒後,建安州諸城的連剌部契丹人還沒有收到訊息。雖然建安州還剩下了三千兵馬,但分佈在十餘城中,每城也不過三五百人。
面對李璟大軍勢如狂風暴雨一般的掃蕩而來,根本無人能擋。
山城雖險,可也得憑人來守。三五百人要防守一座大山城,對於擁有特戰隊和山地步兵和山地騎兵的李璟來說,根本不堪一擊。
七月底到八月初,李璟連克建安州內奮英山城、城子溝山城、東雙台山城、赤山山城、孫家窩堡山城、煙筒山城、東昇山城、朝陽寺山城等十餘座山城,最後兵馬直抵建安城下。
建安城又名高麗城山城,位於後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