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3部分

大的靠山,以在淮南兩浙地區站穩腳,李璟的秦藩正是合適的物件。秦軍有強大的水師部隊,隨時能從海上增援,但同時,秦藩卻又遠在北方,且短時間不會大舉南下。遠交近攻,這就讓董昌認定李璟這樣的靠山才是最可靠的,既能提供幫助,又不用擔心被吞併。

當然,對於李璟來說,秦軍對浙東地區也是鞭長莫及,北方未平之前,對東南都不會有太大的實際舉動。但兩浙地區的安穩,對秦藩有很大幫助,尤其是秦藩海貿航線南下的那漫長航道,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楊行密和錢鏐都是李璟培養的東南代理人,但他們的地盤太小,且只有一個杭州靠海。因此,佔據著大片沿海地區的董昌,就是一個合適的合作人選。

李璟提供一些適當的支援,向他出售軍械、鹽糖菸酒等商貨,換來董昌的投靠,既保護了航道,同時又牽制平穩了東南地區的形勢。同時,一個開放的浙東鎮,也成為秦藩的商貨銷售區和糧食的供應區。

只要秦藩一天沒平定北方,一天沒南下,那麼董昌和李璟的這種聯盟關係就是穩定的。雖然,李璟也清楚,董昌也並不可能是真正的投靠了秦藩,這不過是個互惠互利的聯合罷了。一旦李璟真的要插手浙東鎮的事務,董昌肯定立馬就會翻臉。

越州是一座古城,秦秋時期為五霸之一的越國的都城。在後世,這裡是浙江的紹興。

在這座曾經為越王勾踐的基業之地,在唐朝此時,其繁榮程度是遠在杭州之上的。唐朝四大港口之一的明州,就在越州的東邊。越州物產豐富、商賈雲集。尤其是在和秦藩合作之後,位於杭州彎的越州,因有有利的地形,並受明州港的輻射擴散,不斷的繁榮。

董昌很快就在越州繁華的燈紅酒綠之中迷醉了,因為董昌的大方上貢,李璟對董昌很是滿意,在李璟的請封下,董昌開始得授越州觀察使,隨後又晉升義勝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尚書左僕射等榮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東南無戰事,董昌搭上秦藩的順風船,在海貿中大賺特賺,很快在東南富甲一方。他不斷招兵買馬,憑八州之地,兵強馬壯,笑傲東南。

在李璟對東北之戰的那幾年關鍵時期,董昌也沒掉鏈子,向秦藩輸送了大量的糧食、布匹等物資,這讓李璟更加滿意。親自為董昌向朝廷請封,董昌得拜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晉封隴西郡王的王爵。

後來,朝廷封錢鏐越王,封楊行密吳王,本是意欲拉攏二人,以分化李璟的實力。結果董昌見狀,卻心生不滿。在他看來,錢鏐不過是他的手下,小小的杭州刺史,原來錢鏐封越國公,他是隴西郡王,這還沒什麼。現在他還是郡王,結果錢鏐成越王了,這把他放到哪了?

董昌馬上向李璟請求,讓他幫忙把把越王之位封給他。這個要求,李璟當然沒有答應。一來,錢鏐的越王雖然不是他封的,可畢竟錢鏐已經坐上去了,李璟若是要把這越王位收回交給董昌,那錢鏐豈能甘心,以後必然心生怨恨。李璟沒由的為了一個董昌,卻又把錢鏐給惹毛了。更何況,董昌已經是隴西郡王,還是這樣慾求不滿,胃口越來越大,輕易的滿足了他,以後必然還會有更多的要求。

被拒絕之後,董昌積怨在心,對心腹大發牢騷,說:“秦王負我,我數年來向秦王貢獻金銀錢糧無數,竟然捨不得一個越王給我,我當自取之。”

董昌心了這等心思之後,馬上就被手下人察覺。當即,就有人向他道:“大帥文武雙全,德昭天下,做一個越王算的了什麼,要當就當越帝。”董昌當面斥責了那人幾句,心裡卻真的心動起來。他卻不知道,其實那人,早就被錢鏐餵飽收買了。他的那點心動,也馬上被密告給了錢鏐。

傳說東晉之時,大學者郭璞擅長陰陽卜筮之術,他到天目山下,曾經寫下一首偈語詩。

“天目山前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塘,海門一點巽峰起,五百年來出帝王。”

一天,有人在天目山上挖到一塊石碑,碑上就刻著這首詩,上面還有郭璞的款識。那人將碑文獻給了錢鏐,結果錢鏐反指他妖言惑眾,將此人斬殺。

不久前,錢鏐卻親自派人將這塊碑文秘密呈給了董昌。董昌見了大喜,以為這譏語是應在自己的身上,高興之餘,重賞了錢鏐派去的使者。

而就在隨後不久,又有一位自稱為山陰老人的道士求見,獻上了一首譏言詩。

“這是一首三十年前的譏言詩,如今時機已到,大帥當建立大越國,自立為帝。此上應天意,下合民心,也是我大越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