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荒井先生講述:26日早晨,北京奧運火炬接力在長野開始傳遞,滿面笑容的火炬手兩側由身穿藍色運動服的中日工作人員護跑。沿途基本上被揮舞五星紅旗的中國留學生的“中國加油”的呼聲淹沒。8點45分左右,當藝人荻本欽一向沿途觀眾揮手經過長野車站時,熱烈的氣氛進一步升溫。

今天數百名中國學生揮舞紅旗和標語迎接火炬,標語上寫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一個中國”等口號。整個長野是“聖火”“紅旗”與美麗開放的櫻花交相輝映。

荒井在電話那邊喊著:“轉告于丹!我們需要她的《論語力》,我們需要文化軟實力來衝破日中友好文化交流的阻力。別忘記,去年福田首相訪華拜見胡主席時的第一個話題就是‘論語熱’呀!”

序一(1)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于丹2007年12月

我最初接觸儒教思想,依稀記得大概是四五歲的時候。向我傳授的是我的父親,但他並不是強迫我一定要把它背過的。他總是在日常生活中舉例告訴我,“這就是《論語》的。”

在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中,《論語》的道理一點一滴滲入了我的人生。《論語》對於我而言,已經成為了篤定的、真實的、親近的並且溫暖的一種存在。

所謂的經典真是非常有趣,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是非常的簡單,可是正如清代畫家鄭板橋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畫到生時是熟時”,反覆閱讀經典,每次都會有新鮮的發現。並且每次都會一點一點逐漸接近真理。我自身是教育者,時常是一邊講授中國古典文學,一邊接受到新鮮的感悟,在我們苦難、悲傷的時候,總是給我們以力量,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或者說永遠溫暖著我們的生命,這就是經典。

閱讀經典,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人生中,時常都是在加深“理解”的。各位讀者讀了此書,加深了對《論語》的理解,五年、十年之後,再次翻閱本書時,說不定仍然也會有新發現的。

“儒教和道教”的和諧

古典文學的遺傳基因,對於我們生活在當代的中國人,也是完全得到了繼承。比如說沒有受到充分教育,甚至不認字的農村婦女也知道孔子的教誨。換句話說,也就是仁義禮智信的美德,是極為普通的市民百姓所一直追崇的。

儒教所重視強調的是天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是每個人都“以天下為己任”和社會全體“和而不同”的狀態。我認為,在當今競爭激烈、對弱者苛刻、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逐漸缺失的今天,這種想法難道不正是非常必要的嗎?

的確,孔子的教誨在今天的中國成為一股熱潮,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可是,我認為中國文化如果僅僅是都染成儒教一色卻並非好事。比如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教,各自尋求探索不同的道路,這也是在尋求著同一個目的地——“和諧”。

真正的健康文化是多元的,對他者是寬容的、不斷創造著新的東西。如果僅有儒教而沒有道教的存在,那我們的國家、中國的文化構造不就成為不完全的了嗎?我之所以在電視上講完《論語》之後,又主動提出“下面要講《莊子》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儒教、道教各自的思想在中國國內佔有穩固的地位,這也是一種和諧的狀態,除此並無其他解釋。

道不遠人

《〈論語〉心得》是將我在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上的講述內容輯書成冊的。由於這個欄目,作為學者的我,也能做到將自身感悟的內容告知了眾多的視聽者。我在可以向大眾講演的電視舞臺上,留意到了“道不遠人”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是《中庸》裡記載的孔子的話,意思是“真正正確的道就在身邊,是在普通生活中可以實踐的”。

因為《論語》不是故事,所以不太適於廣為傳播。那麼,我著眼的目標就是透過講述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讓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瞭解到凡人也可以生活在經典之中,以期讓大家從心中自然地覺醒。

21世紀是一個多元選擇的時代,也正因為如此,人們的心靈容易出現迷惘。在這樣一個時代,人們也就都開始思考追求人生真理,“如何才能安逸地生活呢?”“如何能沒有苦惱地生活?”“怎樣能發現找到自己的理想?”對於這一切,大家所想的都是“馬上”“儘快”“儘量簡單”地瞭解到答案。

正因為如此,與其僅僅拘泥於縝密的解釋,不如儘量用簡潔的話語來論述《論語》的真髓,我想,正因為我完全是這樣地講述了《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