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罷休!
對人類而言,三角洲提供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諸多便利。起碼現在,三角洲城市的確已經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擁有一座座著名而文明城市。難道:越著名越毀滅,越文明也越毀滅?海平面上升,最先摧毀的正是這些地方,然後從三角洲溯江而上……人類無法接受!
我們可以開啟衛星地圖,仔細看看,看看沿海的陸地都是些什麼地方,是不是有赫赫有名的紐約、倫敦、上海?那些緊靠大陸城市和海島國家就更危險了:馬爾地夫、日本的東京、中國的臺灣和香港,還有東南亞和太平洋上的諸多島國……所以說,人類無法接受。
21世紀,太多不確定了。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危害程度不確定,經濟反彈直至是否可以復甦不確定,瑪雅預言所指外力破壞不確定,氣候究竟升高多少不確定……
人類的盛宴是否該結束了?上個世紀,空調被當作10大發明加以推廣,居功自偉。可也許空調是氣候上升的最大推動者,人類已無法想象在沒有空調的地方生活,尤其是城市。汽車也是氣候升高的“功臣”,它帶著空調,陪伴人類四處奔走。這樣的盛宴是否應該被叫停?如果面對毀滅,是否可以不要這些?可是,近70億人,每人都在追逐文明的結果:舒適、享受。誰能讓這一切停止或減緩呢?!哥本哈根會議?那個爭吵不休的會議總是在指責別人!
人類的文明發展與地球執行的規律是否存在悖論?人類的文明一定會帶來地球的制裁?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此有“驚人建議”,他說,從地球的角度來考慮,理解它希望人類完全消失才能使大自然恢復到最佳狀態的想法。這個想法無異於“地球最好沒人”。鳩山的講話不知如何理解。
中國也有句老話: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我現在似乎有種頓悟,為何香港富豪們喜歡把房子建在半山,此乃喜歡水又怕水也!
如果氣候上升讓人類無法應對,如果我們的上海、廣州、臺北都將被淹,而人類又毫無辦法,那麼,我們只能祈求上倉:但願IPCC的研究結論是錯誤的!
可是,在看過一張張現場比較照片和一份份報告,以及科學家一句句諍言相勸,並且政治家開始為此忙前忙後後,我們選擇:相信。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不斷默語:“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那是文學的、精神的。這一次,關於氣候,生存還是毀滅,對人類來講卻是純粹物質的……本書基本沒有文學性,研究團隊努力做的只是儘快再儘快,告訴儘可能多的人:自律,並關注地球。
本書取名“上海沉沒”,只是因為當今世界上海城市影響力之大,其實,本書也可以取名廣州沉沒、天津沉沒或深圳沉沒,也可以取名紐約沉沒、倫敦沉沒、孟買沉沒、東京沉沒、悉尼沉沒等等。本次危機是世界性的,沒有國界,再次特請注意。
2010年3月20日於深圳
前言: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用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先生,關於全球變暖的書名《不願面對的真相》,作為本書前言的標題,表明對戈爾先生的敬重,和對極有可能發生的真相的“不願面對”。
戈爾先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緊接著,現任美國總統剛當選即因為立誓建立“無核地球”,而獲諾貝爾和平獎。
可見,有一種力量,的確在思考人類居所的安全性。而且,這股力量很大。
一
本書編者為由20多個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我們從2008年底開始進入這個選題,從那時開始,地球發生了很多事情:連綿不斷的超級地震,極端異象的氣候表現,不平衡的雨和旱……奇怪的沙塵暴覆蓋全中國,更奇怪的冰島火山灰中斷全歐航空,連湊熱鬧的蝗蟲也大滅澳洲農作物。還有:京都會議的冷清,和哥本哈根會議的爭吵。緊接著是墨西哥會議被多數人不看好!這其中,伴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眾多世界知名公司破產。而中國的GDP為正增長%!
地球怎麼了?世界怎麼了?異象!我們有必要把這些內幕或真相告訴給更多的中國人。
馬克·吐溫的話的確英明:會為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未知的事實,而是被你信奉不疑的錯誤事實。超過80%的中國人絕不會相信地球會有問題,並戲稱,有問題也是大家同歸於盡,無所謂!骨子裡依然是:不相信。
我們因此而有一種責任。
二
4月15日,冰島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爆發。次日,火山專家稱:本次噴發影響不大,很快會歸於平靜。不料,火山越噴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