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個參賽的樣子。首先就是裝備上需要完善一下,原來洪濤都是在後海邊上釣著玩,老爹剩下的那些釣具也都屬於業餘中的業餘水平,所以基本上洪濤還得重新購置一套釣具。
不過洪濤的這個想法讓王健給攔了下來,他認為第一次參賽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試試洪濤的餌料在競技釣的養殖池裡適用不適用,所以大可不必興師動眾去花好幾千塊錢重新購置一套釣具,先用他的湊合就成。
王健當初買這套釣具的時候就是在大廠購買的,當時他還不太懂什麼釣魚,所以就聽從了漁具店老闆的介紹,按照競技釣的要求購買的,所以他的這套釣具全完能夠應付釣魚比賽。
洪濤一聽,也對啊,雖然買一套釣具只要別燒包,還不是太貴,但是幾千塊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啊,能省就省吧,萬一自己的釣餌在養殖池裡不適用,取得不了好成績,那豈不是賠了。
除了釣具之外,洪濤還得加緊練一練基本功,因為下週四的比賽是按照釣獲魚的尾數多少來決定成績的,據楊高手說,那個池子裡大多是1、2量的小鯽魚,密度非常大,如果想獲得好成績的話,必須把拋竿、上餌、摘魚練得熟練一些,別到時候因為這些小細節而影響了名次。
對於拋竿、上餌、控魚、摘魚這些基本的技術動作洪濤還是比較熟練的,畢竟在前世裡還釣了十多年的魚,不過按照競技釣魚的標準來說的話,洪濤的這些技術動作還算不上合格。一名普通的競技釣手,他的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00尾小鯽魚,一名競技釣高手,他的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釣獲300尾以上的小鯽魚,甚至有人可以達到400尾。
按照這個速度來算的話,每分鐘就得上5尾魚,而且還得加上拋竿、魚鉤魚餌沉入水中、魚漂立起來、有魚吃餌魚漂有動作、提杆回魚、把魚放到魚護中這一系列的動作,時間非常的緊,但凡是有一點延誤或者停頓,都會影響這個時速。
不過洪濤還是有辦法來提高這個流程中的某些環節的速度,比如說魚餌下沉到魚漂立起這段時間。大部分養殖塘的水深都在1米5到2米之間,而魚餌和魚鉤下落到池底在等著魚漂立起來差不多就要廢掉5秒鐘。
在前世裡,當釣魚運動越來越發達的時候,競技釣的很多選手都試圖在這個方面節省自己的用時,所以有人嘗試過一種釣浮的方式,術語叫“釣水皮”,也就是說不讓魚鉤落到池塘的底部,而是把魚鉤和魚漂之間的距離調整得很短,讓魚鉤懸浮在水面下面幾十公分的地方,術語叫“釣浮”。
這樣一來,就省去了好幾秒的時間,但是這樣也有一個很大的麻煩,那就是鯽魚總體上來說是一種底棲魚類,雖然人工養殖的鯽魚也回到水的中上層來覓餌,但是它們的本xìng還是喜歡到水的中下層去,所以如何能確保把水底的魚吸引到水面上來,就是一個難題了。
不過洪濤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有特效魚餌,如果能在養殖塘裡對人工養殖的魚類起作用的話,那麼把它們引誘到水的中上層吃餌就不成問題,這樣洪濤的時速就會加快一些。
除了這個環節之外,洪濤還可以在雙鉤這個環節上取得一點優勢,既然是使用2只鉤子,而且兩個鉤子上都上餌,那麼為什麼不等兩隻鉤子上都上魚了再提杆呢,這樣一來,同樣提杆一次,漁獲數量就翻倍了,對於提高時速的幫助非常大。
但是這種釣雙尾的技術難度比較高,釣手要非常清楚的讓過去魚漂的第一個動作,然後在很快的時間內發現魚漂的第二個動作,這樣才可以上雙尾。如果第二個動作與第一個動作相隔時間稍長,第一條吃餌的魚就已經把魚鉤從嘴裡吐出來了,你再提杆就有可能是一尾魚或者空鉤。
不過這個問題也難不住洪濤,只要他的特效魚餌在這個塘裡管用,那他就敢保證,雙鉤一下去就會被水裡的魚搶食,這樣上雙尾的機率就應該非常大了,所以釣魚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魚餌,其它方面都是輔助xìng質。不管你技術多好,手法多純熟,魚兒不來咬鉤,你還是釣不上來。
最後,洪濤還有一個自制的秘密武器,那就是一種自制的摘鉤器。當釣手上魚時,不管魚的大小,如果你伸手去抓,然後在摘鉤,速度會相對較慢,還容易讓魚從魚鉤上脫落掉入池塘裡,因為競技釣的魚鉤都沒有倒刺,魚兒很容易就掙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漁具廠商們在魚護的圈口上安裝了一根牙籤粗細的鋼針,當有魚上鉤之後,只要把魚帶回來,然後用魚線貼著鋼針這麼一拉,鋼針就會順著魚線頂到魚嘴上,然後把魚從魚鉤上頂下來落到魚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