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懂得及時將股票拋售的人,才在這次投機中賺了錢。在股價越漲越高的時候,許多官員,如當時英國的財政部長,在南海公司的內幕交易中,就賺取了90萬英鎊的鉅額利潤。醜聞敗露之後,他被關進了著名的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但是,比他更悲慘的卻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資者,那些盤算著在7、8月及以後行市還會上漲的人,傾家蕩產的不在少數。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他在南海泡沫中的損失超過2萬英鎊。以他就任英格蘭皇家鑄幣廠局長的2000 英鎊年薪來算,他賠掉了整整10年的薪水。下面的兩個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它們代表了當時為數眾多的普通投資者的心態:
匡多茲侯爵投資30萬英鎊做股票交易,當他能賺到100%的利潤時,紐加塞爾公爵曾勸他賣掉。侯爵貪心不足,希望要賺50萬英鎊,拒絕了這個好意的忠告,危機一爆發,他那全部投資都喪失了。
有一個商人,把他的全部財產都投入到南海公司的股票中,當股票行市達到1000時,他特來城裡想把它賣掉。當他到達城裡,股票已跌到900,他想還是等一等吧,股票繼續跌落,那商人也繼續觀望,終於活該成了一個傾家蕩產的人。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危機在幾星期之內就把銀行券和期票的流通破壞殆盡,因而引起很大的金融災難。工商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陷於癱瘓,工人失業者數以千計。群眾憤怒地要求判處南海公司的領導人以極刑,議會設立了一個秘密調查委員會,但調查結果卻發現南海公司的總賬簿中有整頁整頁的缺換,也有更改了或塗抹過的痕跡。公司的會計賴特逃走了,他臨走前曾向一個理事宣告:“如果我將我所知道的全盤揭露出來,那將是一個奇觀,而會令世人驚愕不已。”英國的統治階層當然不會自揭傷疤,其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1721年1月19日,議會下院宣佈,為了股東的利益,將南海公司33個理事的財產予以沒收。但據瞭解,主要責任者之一,公司理事、教友派教徒和公證人布朗特,用一筆錢就將案子了結了。而其他對這次恐慌負主要責任的人,也都不會比布朗特稍遜一籌。
南海公司直到19世紀中期還繼續存在著。自捕鯨計劃無效果和黑奴貿易取消(1748年)後,它只是作為國家債權人的聯合會而存在著,它的任務只是管理一部分國債而已。
現在回過頭想想,人們或許會嘲笑當年的英國民眾真是瘋了。事實上,當年不乏頭腦清醒之人,但他們太早了一步,他們指出這個泡沫會破碎,但不斷升高的股價證明他們論斷的錯誤。開始還有人聽聽他們的警告,隨後便開始嘲笑他們的短視。到了後期,騙案層出不窮,對那些行騙者來說,陷入瘋狂狀態的民眾是行騙的最好目標——他們失去了最起碼的警惕。
今天,當人們走進英國中央銀行的博物館時,在一個顯著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一幅充滿了諷刺意味的繪畫作品,它所描繪的正是當年的南海事件。這幅漫畫是著名英國藝術家威廉·休加德於1727年公開發表的作品,反映的是:誠實女神的雕像被打碎,並且受到了酷刑折磨,榮譽女神遭到鞭打,象徵著所有優良品質的毀滅,此外還有象徵著這座城市墮落的紀念碑。而柱子上的一些人,就是南海公司愚蠢的投資者。在畫的左下角,主教們正在賭博——賭博這種投機行為,也正是南海事件的實質所在。
大詩人蒲柏也曾發表過詩句譏諷、批判“南海泡沫”:
終於,*像洶湧的洪水,
淹沒一切;貪婪徐徐捲來,
像陰霾的霧靄瀰漫,遮蔽日光。
政客和民族鬥士紛紛沉溺於股市,
貴族夫人和僕役領班一樣分得紅利,
法官當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
君主為了幾個便士玩弄手中的紙牌……
不列顛帝國陷入錢幣的汙穢之中。
“股份公司”被禁止
當大泡沫與大投機橫行整個國家的時候,英格蘭到處是相似的景象:公眾的心態變得越來越不健康,人們不再滿足於從事平平常常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獲得成功的工作。一眨眼間就能毫不費力地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這種不切實際的妄想令他們再也不顧及當下的生活,放肆地揮霍金錢,沉迷於奢華虛榮,從未有過的奢侈之風使人們的道德品質迅速滑向墮落的深淵。就連一個愚昧無知的粗漢也可以透過股票投機一夜暴富,看著這些暴發戶驕肆妄為的行徑,怎能不叫真正的君子、紳士們為之折腰!
南海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