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無疑消耗了財富,貨幣貶值成為必然。1696年,英格蘭銀行已經出現擠兌風潮。由於金價上升、銀價降低增加了政府維持戰爭和軍隊的成本,政府被迫考慮貨幣重鑄的問題了。

決定實施貨幣重鑄以後,英國皇家鑄幣局和另外六個較小的造幣廠同時開工鑄造新幣。這個時候,牛頓被調進英格蘭皇家鑄幣局擔任總監,並於1699年晉升為鑄幣局局長。但是由於鑄幣局的產量要比預想的少得多,在1696年3月26日至1697年1月1日,鑄幣局幾乎沒有承擔什麼鑄幣義務,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忙於從國外進口金幣。

由於大量白銀流失,鑄幣局幾乎無銀可鑄,所以,到1696年6月底,只有12%的銀幣重新回到了流通之中。雖然牛頓在鑄幣的重量和純度上實行了最嚴格的標準,但也無濟於事,直到1699年,貨幣重鑄也沒有完成。公眾對鑄幣失去了信心,議會也無法抑制黃金價格的上漲,因此,一方面在進行貨幣的重鑄,一方面由於金銀兌換率的不穩定,導致白銀外流,黃金內流。牛頓也注意到,一個金路易在法國價值為17先令舊便士,而在英格蘭為17先令6便士,這就使得金子大量流入倫敦。而銀塊的價格繼續高於銀幣所代表的價格,貨幣重鑄的努力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在重鑄期間投入到流通中的700萬英鎊銀幣很快就退出了流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717年。

重鑄貨幣以穩定金融市場的計劃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而一直在持續的戰爭又需要英國政府擁有大量的貨幣,這就不可避免地讓英國陷入了龐大國債的困境。1691年,英國的國債還只是稍多於300萬英鎊,而從1692年到1713年,英國的國債竟然增加到了5370萬英鎊。

為了確定這種浮動不定的國債並炫耀將有較大固定利潤來吸收資本,1711年,奧克斯福特伯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