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駐守於土倫和科西嘉的地中海艦隊主力得以駛入大西洋,北上支援英吉利海峽。自那之後,兩國海軍在錫利群島…韋桑島一線海域交戰數次,法蘭西依仗著戰艦數量和堅固的船體得以打敗老對手。時間進入十一月後,不列顛位於英吉利海峽和北海的戰艦隻餘十餘艘,法蘭西的戰艦卻已經增加至五十餘艘,英吉利海峽及錫利群島…韋桑島一線海域的制海權完全落在了法蘭西手中。
可是,世界上畢竟沒有永不破損的盾牌,永不被穿越的防線。11月3日,海峽大霧,包括錫利群島…韋桑島一線海域也被大霧籠罩。清晨時分,十餘艘懸掛著不列顛國旗和海軍旗幟的運輸船在五艘戰列艦的護衛下悄悄透過錫利群島…韋桑島一線海域,進入英吉利海峽。同日正午,這些船隻停靠在了不列顛南部軍港朴茨茅斯。
這十艘運輸船來自北美,上面運載著一萬五千名士兵。大霧雖然掩護了他們,令他們成功穿越法蘭西海軍的封鎖,但隱藏在朴茨茅斯的法蘭西間諜卻捕捉到了他們。五日後,巴黎杜伊勒裡宮中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得知了不列顛增兵一萬五千士兵之事。
國王辦公室中,正對著辦公桌的牆壁清理乾淨了所有傢俱和裝飾,現在只懸掛著一幅不列顛島地圖。路易站在這幅巨幅地圖前沉思著,口中喃喃自語:“威廉?特里爾的攔截任務失敗了嗎?那座島上突然多了這麼多士兵,總兵力應該超過了四萬。如此一來。登陸作戰的變數就加大了。”
黎塞留公爵、首相韋爾熱納伯爵和陸軍大臣瓦特納元帥敲門進入,行禮過後,路易將他們叫到了地圖前,而後說道:“敵人增加了一萬五千名生力軍,我打算派軍登陸,你們說說看現在的勝算有多少嗎?”
黎塞留公爵、韋爾熱納伯爵和瓦特納元帥三人相視一番,而後由瓦特納元帥先開口說:“陛下。敵人就算增加了一萬五千人,其總兵力也不過四萬。而且這四萬餘人分散防守各重要城市,真正能聚集起來的不過二三萬,只要海軍能將陸軍的一個軍團送上去,這場戰爭的勝利便奠定了。”
韋爾熱納伯爵接著說:“征服不列顛並非不可能,羅馬帝國就曾經將英格蘭征服。征服者威廉也以征服了英格蘭而聞名。征服的關鍵不在陸軍,而在海軍。七年戰爭時期,舒瓦瑟爾公爵便曾經計劃過派遣一支十萬人的部隊進行登陸,可卻因為海軍戰敗而被迫中止。現在,我們的海軍已經掌握了制海權,這是有史以來法蘭西獲得的最好機會。”
黎塞留公爵進言道:“陛下。不用猶豫了。整個不列顛島都處在無防之下,陸軍可以從南面的海峽、東面的北海、西面的愛爾蘭海峽等各個港口、海灘登陸。只要做得機密,加上足夠的戰艦護衛,敵人既無法在海上攔截。也不可能在我們登陸之時製造麻煩。”
這三人說的話路易全都明白,也早已經想到,可他如今卻在擔心另一件事。當初他派遣威廉?特里爾遠征北美和加勒比,目的是為了在半途截擊歸來支援本土的不列顛北美遠征軍。而今敵陸軍已經回來,這多半說明了威廉?特里爾執行任務失敗,若真如此,那也就意味著敵人的海軍艦隊也將歸來。到了那時,海峽的強弱比重便將出現變化。制海權也可能改易。
此事一直是路易最為在意的,可他並未因此而擔憂太久。11月10日。他便得到了威廉?特里爾的捷報,而告知他這一訊息的除了信使外。還有從印度洋回來的博伊斯?圖倫。
博伊斯?圖倫這幾年在印度洋幹得風生水起,早些年是鞏固剛得到的包括馬達加斯加、檳城等在內的殖民地的統治,其後又在不列顛的庫克船長在1770年發現的澳洲大陸的西部開闢殖民點,建立港口。在此期間,他甚至趁著暹羅國王鄭信進攻緬甸、寮國、柬埔寨之際從旁協助,擴大了法蘭西在中南半島的勢力,鞏固了殖民地的安全。此次,他乘坐東印度公司商船返回拉羅謝爾,正巧碰上了自北美歸來的威廉?特里爾,故而知曉了威廉?特里爾勝利一事。
“威廉?特里爾乾得很好。”路易長嘆一聲,多日的陰霾一掃而空。博伊斯?圖倫和信使送來的信件都告訴他已經事:威廉?特里爾在兩個月前於大西洋上以少勝多,擊潰了一支由十五艘戰艦編成的不列顛皇家海軍艦隊,而他只是復出了重傷一艘的代價。
路易高興之餘,向博伊斯?圖倫說道:“你在東方的發展我已經聽說了,你這次回來需要什麼就直接說吧!”
博伊斯?圖倫道:“陛下,柬埔寨發生政變,暹羅國王已經準備討伐。我這次回來原本是希望能請您增兵,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暹羅和柬埔寨發生戰爭時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