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斯交換巴伐利亞最富裕的下巴伐利亞地區。然而,他同時也顧慮到這筆交易不會被已經開始調兵的腓特烈二世接受,因此,他打算立刻調兵開入下巴伐利亞,才會連夜來到美泉宮,請求母親的同意。
首相考尼茨全權負責談判,因此,也是由他向瑪麗婭?特蕾莎說明了情況。
在整個德意志都知道約瑟夫二世覬覦巴伐利亞的情況下,瑪麗婭?特蕾莎又豈會對此事全然無知?她不但對約瑟夫二世的計劃瞭然於胸,更是對整個談判過程都全部知情。她雖然反對開戰,但她對巴伐利亞並非沒有興趣,否則約瑟夫二世又怎麼可能如此順利。
瑪麗婭?特蕾莎聽完了考尼茨的報告後,緩緩說道:“下巴伐利亞只需要一萬人便可以完全佔領,需要防備的是北面,薩克森和普魯士。”
“是的,陛下,這點我也已經想到。”約瑟夫二世說,“如果您允許的話,請將奧地利的主力全集中在波西米亞,以防備薩克森和普魯士。”
瑪麗婭?特蕾莎悠悠嘆了口氣,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並不希望為了一筆交易而引發一場戰爭。”
“我也希望如此,母親。”約瑟夫二世隨聲應道。
巴伐利亞的事件和當初的奧地利王位繼承並未有太多相同點。巴伐利亞早早承認了普法爾茨選帝侯的統治,約瑟夫二世為了防止來自薩克森和普魯士的反對,也未反對,而是採用了交易的辦法。然而,縱然如此,這場事件仍然圍繞著王位繼承。
巴伐利亞選帝侯之位雖然由普法爾茨選帝侯卡爾?泰奧多爾繼承,但他私生子不少,可婚生子卻還未有,因此,在他故去後,繼承他所有領地的將是他的表弟——茨魏布呂肯公爵查理二世。
這位茨魏布呂肯公爵雖然所有領地狹小,本身勢力薄弱,卻因為娶了薩克森選帝侯的妹妹而有著一張廣闊的外交網。
薩克森若僅僅是擔心奧地利勢力膨脹,也不至於出兵。他們沒有普魯士那樣強大的陸軍軍團,也沒有奧地利那樣的強大國力,夾在諸強之間的最佳生存方式是中立。然而,因為聯姻關係的存在——薩克森的公主嫁給了未來的巴伐利亞選帝侯茨魏布呂肯公爵,一旦茨魏布呂肯公爵得到了巴伐利亞,這便意味著薩克森將在德意志內得到一位強大的盟友。有這層親緣關係在,再加上奧地利人的老敵人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必然會出面,薩克森自然也樂於藉機取利。
薩克森不可能坐視未來的盟友白白丟失了一塊土地,普魯士更不可能坐視奧地利的勢力膨脹,因此,和平已經變得不可能了。瑪麗婭?特蕾莎深知這一切,卻又無可奈何、無能為力。
而今,她只寄希望於戰爭能夠儘快結束。畢竟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損失比奧地利更大,國力也並未完全恢復。不列顛王國此時正陷於北美泥潭,不可能再向七年戰爭那樣向普魯士提供援助。最重要的是開戰理由不可能太正當,兩國間是公平的領土交換,而非是奧地利單方面的強取豪奪。
約瑟夫二世在獲得了瑪麗婭?特蕾莎的允許後,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他完全未想到會如此簡單。
他離開女王的房間後,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但隨即,他又無奈地感慨道:“如果當初陛下能將對克里斯蒂娜的關愛分一些給阿瑪利亞的話,現在的情況恐怕會好一些。”
他身旁的考尼茨無言地嘆了一口氣,亦是同情有認同。
約瑟夫二世神情地繼續說道:“我直到現在都記得,當年我送阿瑪利亞去帕爾瑪時,她一直在哭,而且總是往茨魏布呂肯的方向回望。”
茨魏布呂肯公爵的妻子雖然是薩克森公主,約瑟夫二世的妹妹瑪麗婭?阿瑪利亞女大公雖然已經貴為帕爾瑪公爵夫人,然而在十年前,這兩人是一對戀人,只可惜當年瑪麗婭?特蕾莎嫌棄茨魏布呂肯公國無太大價值,因而強行將女兒嫁給了有著波旁王室背景的帕爾瑪公爵,這不但導致了母女的決裂,也間接導致了而今薩克森的敵對態度。
此時,無人知道瑪麗婭?特蕾莎的心情。
當年那位被她看不起的小公國的公爵,而今已經是西南德最廣袤土地的繼承人,而當年她所挑選的女婿,如今卻仍然是義大利一個小公國的公爵。在西班牙王室子孫昌盛的情況下,他永遠也不可能像他的前任那樣,以帕爾瑪公爵的身份入主馬德里宮廷。在波旁王室相對分散的情況下,他也無法起到拉近哈布斯堡與波旁兩大家族關係的作用。在帕爾瑪公國地狹人少的情況下,他也不可能對奧地利有任何幫助。
一生精明的瑪麗婭?特蕾莎,恐怕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