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著錯。
路易怒氣難消,又對亨利道:“這件事不可能隱瞞,你必須要接受處罰。從現在起你被降為阿爾卑斯軍團的參謀長,我親自來統帥這支軍隊。”
“是,陛下。”亨利嘆了口氣,意志消沉地點了點頭。
三個小時後,9萬新來法軍已經在不遠處立下了軍營,路易也帶著衛隊和亨利、貝爾蒂埃一起策馬奔向久攻不下的柯尼希施泰因要塞。
路途間隙,路易向亨利問詢了柯尼希施泰因要塞屢攻不下的原因,他還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會有無法攻下的要塞。一問之下,他不免愣住了,彷彿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不可攻下的要塞。
柯尼希施泰因要塞建立在易北河畔的商路旁,最初是波西米亞國王用來防禦西北邊境而建立的,而後成為了薩克森的軍事要塞。七年戰爭時,這座要塞不戰而降,可它並未被向來精明的腓特烈二世拆除。若干年後,腓特烈二世也在此城下受挫。
下午16時,路易到達了柯尼希施泰因要塞一公里外的圍困工事。
德累斯頓確保物資補給,皮爾納作為後方,要塞下的圍困工事為前線。前線和後方每一週換防一次,法軍和普軍更負責一半的防務。
路易在工事中見到了正在前線的普魯士軍指揮官亨利親王,互相寒暄幾句後,他便在亨利親王地帶領下去參觀一圈“這座不能被攻克的要塞”。
要塞呈不規則的多邊形,外牆由米白色的巨石砌成,周長約1800米,高為42米。外牆的構造並非是常見的菱堡,有些牆面甚至是直線,理論上在數百門火炮地不斷打擊下便會破損,不過,理論的前提是炮彈必須能命中目標。
要塞建立在240米高的小山上,並佔有了整座小山。小山的形狀像是一座長方體的平臺,拔地而起。其三面皆是懸崖峭壁,唯有西南面是人為鋪就的坡地,那便是要塞的正門所在,也是唯一能發起進攻之處。
一圈觀賞下來,路易終於明白了為何連腓特烈二世都會束手無策。一座建立在山上的要塞,即使地勢如何險峻都有破綻,或是攀爬懸崖,或是切斷水源、食物,可是,這座要塞的懸崖陡峭,且懸崖上便是高42米的城牆,一點空隙都不留。至於水源,路易也問了亨利親王,結果亨利親王卻說:“我們找到了要塞圖紙,發現要塞中心有一口井,深達150餘米,直接將山內的泉水引了出來。”
水源不可能斷絕,而食物也看似早有儲存,否則要塞內的守軍也不可能堅持。至於強攻更不可行,加農炮的仰角不夠命中目標,榴彈炮的射程又有限,必須要在要塞守城炮的射程內**擊才能命中,加之進攻之處不便大部隊擺開,因而也無法用肉牆開路。
路易心嘆之餘,只聽亨利親王洩氣地說道:“現在唯有兩個選擇,等待守軍糧斷或是派出使者議和,但都要花費時間。”
“不!”路易想也未想便回道,“我要攻下它。”
“攻下它?”亨利親王輕蔑一笑,隨口道,“除非從天上將士兵送過去。”
“天上?”路易如醍醐灌頂,忽然靈光閃現,意味深長地微笑道,“為什麼就不能從天上走呢?”
ps:柯尼希施泰因要塞,現在都是德國薩克森州的一個景點。但非常有趣,每次一有戰爭,這座佔據地利優勢的要塞就自動開城投降。
!#本章節由網書友釋出
第七百七十五章 別樣攻城
【網 】第七百七十五章 別樣攻城
柯尼希施泰因要塞地處波西米亞邊境,原是薩克森用來拱衛首都德累斯頓東南方的據點,可由於薩克森長期執行親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外交政策,所以這座直面奧地利的險峻要塞長期無用武之地。
在多年前的七年戰爭中,柯尼希施泰因要塞對戰略大局的作用可見一斑。國土全境被敵國佔領,位於東南一隅的要塞既無力奪回失地,又不能在包圍之下切斷敵軍進軍線路。因此,要塞也只能隨著國家的淪亡而淪陷。
普魯士軍隊擅長野戰,包括腓特烈二世、亨利親王在內的一眾名將皆為野戰高手。至於攻城戰,由於稜堡強大的防禦能力,所以任何將領都會在一座堡壘之下折戟沉沙,而要攻克一座堅固的稜堡,必然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人海戰術是攻略稜堡的唯一正面手段,也是最為愚蠢的手段,真正的名將絕對不會在一座稜堡前浪費兵力和時間。
柯尼希施泰因要塞雖不是典型的稜堡,可它比稜堡更為可怕。腓特烈二世毫不猶豫地抽調了大半兵力北上,準備會同法蘭西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