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兩人定是早有謀劃,豈又是一言一語就可拆解。即使主公當下派人趕去求和,也只會自取其辱。
更何況未戰先懼,乃兵家大忌!文不凡聚兵於冀州邊界,暫且未見動靜,看來他也不敢輕舉妄動。主公何不先派鞠義、高覽二將,領兵二十萬,守於武安,以大軍之威,震懾其軍心。若是文不凡敢動,鞠義、高覽二位將軍便引軍拒之,若是其畏而不戰,主公不妨將武安之兵視為一支奇兵,見機行事。一旦主公與曹操之戰,勝機一現,便立即召回這二十萬兵士乘勝追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曹操攻滅。而後再轉回武安,集大軍洪勢,覆滅文不凡之兵馬。若是主公與曹操之戰,有何不測,亦可在武安分兵趕援。”
隨著審配的進諫,袁紹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看來審配的計策甚合袁紹心意。就連許攸、郭圖這兩個死對頭,亦暗暗頷首,不作反駁。畢竟他們同屬袁紹麾下,目前袁紹可謂是正臨著自其勢力成就始,最大的危機。若是他們再做爭鬥,無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很可能袁紹的勢力因此而一蹶不振,被曹操、文翰聯手擊敗。袁紹勢力一旦覆滅,他們這些謀臣,亦多數會隨之而亡,即使投降敵方,也不見得能受到重用。他們在袁紹麾下,皆過著舒逸生活,又是受到袁紹的重用,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再爭得臉紅耳赤,不死不休?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再也不會爭鬥,一旦袁紹危機解去,他們必然再會為了權勢爭鬥起來,原因無他,袁紹膝下有三兒,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而袁紹獨寵袁尚,大有日後將大權交予袁尚的意向,而依禮義,袁紹未來的大權應由長子袁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