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子樓”。

後世筒子樓雖是改造物件,可此時卻是極漂亮的,方有財覺得這樓既氣派又舒適,除了樓道黑了些外,幾乎沒有什麼缺點,決定在農忙之後,再建上一二十幢。

這樓房歐老根見了也是嘖嘖稱奇,直道了不起。

回到自己屋中,歐八馬將一封趙與莒寫來的書信交給方有財,方有財還是請他念了,無非是一些問候,方有財仔細聽了,在信的最末又有一段話,說是給陳子誠等人的信中交待了極重要的事情,讓方有財也去看看。

“信也在我這,方管家遣人去請他們來吧。”歐八馬並不知道信中內容,因此此時才道。

“他們如今都在義學之中,我瞧瞧時間……還有半個鐘點放學,我這就派人去叫。”提到這幾個人,方有財嘿嘿笑道:“本來見著船來了,我跟他們說今日義學停課來接人,他們卻死活不肯,還說除非是大郎來了才會停課。”

“大郎如今在家中讀書寫字,教授學弟學妹,卻不得空閒來。”歐八馬道。

過了半個多鐘點,陳子誠、陳任、李鄴、李雲睿和秋爽這五個義學少年之頭領都趕了過來,趙與莒寫給他們的卻是一封信,信極厚,有十餘頁紙。陳子誠將信念出來,起先是嘉勉,詞句雖是不多,卻極質樸,接著便是說到一件極重要地事情。

此前淡水人少,靠著他們這些義學少年便能約束過來,但隨著淡水人口增長,特別是一個個家庭地出現,再要象以前幾百上千人那般管理,顯然是不成的了。

人皆有私心,對於這種私心,一昧壓制顯然是不成地,故此趙與莒在信中說了,要改變此前的登記制度,建立戶籍。凡淡水之人,都必須登記戶籍,戶籍中有原籍、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所之類的基本情形,還有專門欄目記載此人特長,比如說鐵匠便要註明會打鐵。義學少年也同樣須得登記,在記載特長欄目中一律註明是義學幾期畢業,比如說陳任、李鄴、陳子誠,便須註明是義學一期畢業,李雲睿、秋爽則註明是二期畢業。

在登記完家庭之後,便按特長來分別安置,如鐵匠盡數進入“淡水鐵場”,木匠則進入“淡水木器場”,泥水匠、磚瓦匠則進入“淡水基建隊”。

趙與莒在信*設定了九個單位:淡水鐵場、淡水木器場、淡水基建隊、淡水製造局、淡水農場、淡水醫所、淡水初等學堂、淡水織場和淡水護衛隊。這九個單位統一歸淡水鎮公所管理,鎮公所以方有財為管家,陳子誠、陳任、李鄴、李雲睿等為副管家。分工之上,淡水鐵場由歐老根管理,基建隊由方有財管理,製造局由歐八馬暫代,農場由趙恩管理,醫所自然是秋爽,初等學堂則是陳任,織場是鄭茹,護衛隊則是李鄴,木器場趙與莒未指定由誰擔當,讓方有財選一人報去。

他參照後世國有企業計劃經濟時代辦社會的模式,除了有明確的第一第二產業,還將文教衛生與民兵武裝都放了進來。所有淡水戶籍在冊之人,適齡皆需入淡水初等學堂,統一住宿飲食,統一管理;過十六歲,則進入淡水護衛隊,同樣是統一食宿管理,除了軍事訓練之外,還得上開放式夜校,爭取能識得五百個字、會算加減法,同時哪個部門人力緊張,便要他們前去支援;過二十歲,依據本人特長與喜好,主要考慮淡水展需要而安置到九個單位中去。

這種一切大小事務由集體操辦決定,最初是源自古希臘斯巴達,斯巴達能以區區三百人扼住溫泉關,堵住波斯十萬大軍不得前進,與此種制度有密切關係。這種體制,雖然在後世成了改革的物件,可對於如今的淡水而言,卻能最小的力量凝聚於一起,揮出最大的作用。

若不是移民遷來過程之中,將原先的宗族鄉土關係打破,這制度執行起來難度會更大。此時遷來流求的主要有三個來源,先自然是從鬱樟山莊來的,包括莊客、義學少年和各類工匠在內,足有四五百人,他們來此來得最早,人脈也是最熟,忠誠上沒有什麼問題,因此在趙與莒計劃中,將構成淡水的基幹。其次是自兩淮招募而來的流民,他們人數較少,只有二百餘人,依附於鬱樟山莊,基本是唯山莊之命是從。占人口最多的是紅襖軍舊部,約是一千五百人,這都是忠於楊妙真的,之所以遠渡重洋來到流求,原本是對廝殺血腥厭倦了,只要有口飽飯,有個安穩的家,他們中大多數都會服從管理。況且接收他們時趙與莒早就安排好了,將他們打散了由義學少年帶領,每個義學少年只需管著四五十號人便可,對於能識能算還學得一些特別本領的義學少年來說,這並不是太難的事情,諸如訴往日苦思今日甜、各類俗曲小調錶演之類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