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去摟草回來,兩人凍得哆哆嗦嗦的,路過爺爺家的時候,恰好秀麗跑出來,看到他們喊道:“姐姐,揚揚,大姑來了,我要去喊你們呢。”
秀瑤把自己撿來的酸棗給她吃,“嗯,我回家說一聲。”她對秦揚道:“小羊兒,你直接去嬤嬤家,給大姑問好啊。”
秦揚答應了,和秀麗去了嬤嬤家,秀瑤送草回家,順便告訴娘。
柳氏正帶著秀芹秀容在家裡給秦大福把泡醒的鋪子用鐵梳子梳破呢,聽見秀瑤說大姑來了,她起身擦了擦手,對倆女兒道:“你們先弄著,我去看看。等你們爹和二顯回來讓他們也過去啊。”
秀芹和秀容應了,就繼續梳蒲子,秀瑤喝了口水出來問道:“爹和二哥呢?”
秀容道:“被人找去幫忙挖地窖了。”
秀瑤嗯了一聲,道:“大姐,三姐,那我去看看大姑。”說著她就跑去爺爺家。
三個姑姑基本都要正月裡回孃家的時候才會回來的,平日裡很少回來。一是路遠,二是家裡也有公婆管著,活兒多,不自由。三是張氏也不想她們總回來,忙忙活活的,回來一趟不容易。
那麼現在不過年不過節的,大姑回來幹嘛呢?
秀瑤就好奇了,所以要去看看,否則她才不會主動去嬤嬤家看人臉色呢。
秀瑤大姑婆家條件好一些,她倒是不怎麼受累,但是有個不亞於張氏的厲害婆婆,把她管得有點過了。在婆家唯唯諾諾的,可回了孃家又覺得自己挺體面的,至少比三個弟媳要強的多,所以說話什麼的也挺有氣勢的,尤其喜歡插手孃家的一些事情。
秀瑤湊過去,看大姑穿著厚實的棗紅色棉衣,綰著鄉下流行的髮髻,頭上插著鍍銀的銅簪,耳上戴著銀墜子,看起來白淨胖乎,富態得很,她叫了一聲,“大姑。”
秦大姑看了她一眼,嗯了一聲,有些嚴肅,“瑤瑤也八歲了吧,是大姑娘了,該多幫襯家裡幹活。”
秀瑤立刻道:“大姑,我剛去摟草回來。”
秦大姑嗯了一聲,“這樣才好,多幫著家裡幹活兒,都上進一家子才有希望。”
聽她回孃家竟然說教來,張氏把臉一沉,“你一年回來這麼一回,就別說這些,說正經事兒吧。”
秦大姑笑了笑,“娘,俺婆婆說,咱們是親家,讓我多回來走動走動,我這不是都脫不開身,要不一年也多回來兩回。”
她又對柳氏道:“我方才聽咱娘說分家了,真是沒想到的事兒。大業娘分了家也還是一家人,你可不能和爹孃生分,有什麼事兒也得先想著爹孃。”
柳氏笑道:“大姐你就放心吧。”
站在堂屋的二嬸聽了,一撇嘴,沒好氣地道:“孃家送東西來可就不想著這邊,當然是自己吞了好。”
秦大姑瞥了一眼,喊道:“二貴家的,有話就進來說,怎麼在外面嘀嘀咕咕的,讓人看著小家子氣。”
二嬸哼了一聲,轉身走了出去不肯聽她囉嗦。
秦大姑見二嬸沒進來,對張氏道:“娘,你現在對媳婦兒們越來越縱容,這是什麼規矩?真是讓人笑話。要是俺婆婆,家裡來了人還這樣,早舀棍子敲上了。”
三嬸湊過來笑道:“大姐,二嫂沒聽見去曬草了。”
秦大姑哼了一聲,又對張氏道:“娘,你們分家也不讓人給我捎個信,我也回來看看。”
張氏道:“你回來能頂什麼用,能給家裡多兩畝地啊。”
秦大姑見張氏面色不善,就笑道:“地我管不著,但怎麼還不帶點傢什兒回來?”她轉首對柳氏道:“大業娘,我帶了一隻風箱回來,另外還有幾尺布,還有些針線零碎的,雖然不起眼,可都是好東西,你們剛分出去,肯定沒東西,就給你們使用吧。”
柳氏知道大姑姐的脾氣,對人好但是嘴上不饒人,也要說東說西的,她給東西你若是不感恩戴德的留下,那就是得罪她的。
在婆婆這裡也不合適推推搡搡,對待秦大姑就得收下她的東西,然後回頭把錢送上,不留下把柄,否則以後也有的纏。
柳氏有了計較自然就不推辭,她笑道:“多謝大姐,我們正犯愁沒風箱怎麼做飯呢。”
張氏瞥了她一眼,道:“我還以為你能讓楊柳村給做個風箱送來呢。”
柳氏見婆婆又說管孃家要東西的話,就不吱聲了,秀瑤大聲道:“嬤嬤,咱們分家又沒跟俺姥爺家說,人家也不知道。再說了,俺姥爺之前剛給了咱們一石糧食,他們家也沒那麼多閒傢什兒。”
張氏見她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