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櫛比地分佈在近江水的地方。
江岸上相隔幾里,偶爾會有幾艘小漁船,半間漁民建造的簡易草舍。用來在捕魚之後歇息。草舍前面就是水面了,還會有些捉魚用的“迷魂陣”在半膝高的江水裡露出竹稍頭,下面水低點的地方就露出了麻線等編織的界網。魚船隨著水流橫來橫去,船槁插在柔軟的泥地裡固定著近岸的一頭。江上的沙鷗飛來飛去,細小的雙腳,像一支支尖筆,在沙泥上漫無目的的移動著。一片片竹葉一般的腳印由此在江灘上產生了。
戰爭時期,江上往來的船隻很少。對岸的日軍先遣隊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江南的這片大地。日軍往贛,甬等地區進發的部隊必須先透過這裡。錢塘江自古以來就是天險,江水發源地在安徽的高山上。一路東下,這裡水勢浩渺,一條大江勢扼杭州灣,東到滬甬平原。過了江即可南到浙江金華,贛、粵、閩南等地。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而蕭山正是恰恰地處於寧紹平原的咽喉位置,杭州城已失,能不能守住蕭山對中國軍隊意義重大。蕭山無疑成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時間被戰爭推上了風口浪尖處。
昆福與同村的幾個青年被安排在一個隊裡。他們白天在江邊巡邏,演練。晚上休息在簡陋的營房裡,江風吹過水麵刺骨的寒冷,單薄的衣物抵擋不了像刀子一樣的寒風。站崗和值哨的人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