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群眾演員,咱們就認認真真的當群眾演員。咱們這樣的中國人,外國人能不看重你嗎?”

記得有天晚上,是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妻子和老父母一塊兒包餃子。父親擀皮兒。

忽然父親喟嘆一聲,喃喃地說:“唉,人啊,活著活著,就老了……”

一句話,使我、妻、母親面面相覷。

母親說:“人,誰沒老的時候,老了就老了唄!”

父親說:“你不懂。”

妻煮餃子時,小聲對我說:“爸今天是怎麼了?你問問他,一句話說得全家怪納悶怪傷感的……”

吃過晚飯,我和父親一同去辦公室休息。睡前,我試探地問:“爸,你今天又不高興了嗎?”

父親說:“高興啊,有什麼不高興的!”

我說:“那怎麼包餃子的時候嘆氣,還自言自語老了老了的?”

父親笑了,說:“昨天,我們導演指示——給這老爺子一句臺詞!連臺詞都讓我說了,那不真算是演員了嗎?我那麼說你聽著可以嗎?……”

我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在背臺詞。

我就說:“爸,我的話,也許你又不愛聽。其實你願怎麼說都行!反正到時候,不會讓你自己配音,得找個人替你再說一遍這句話……”

父親果然又不高興了。

父親又以教訓的口吻說:“要是都像你這種態度,那電影,能拍好嗎?老百姓當然不願意看!一句臺詞,光是說說的事嗎?臉上的模樣要是不對勁,不就成了嘴裡說陰,臉上作晴了嗎?”

父親的一番話,倒使我啞口無言。

慚愧的是,我連父親不但在其中當群眾演員,而且說過一句臺詞的這部電影,究竟是哪個廠拍的,片名是什麼,至今一無所知。

我說得出片名的,僅僅三部電影——《泥人常傳奇》、《四世同堂》、《白龍劍》。

前幾天,電視裡重播電影《白龍劍》,妻忽指著螢幕說:“梁爽你看你爺爺!”

我正在看書,目光立刻從書上移開,投向螢幕——哪裡有父親的影子……

我急問:“在哪兒在哪兒?”

妻說:“走過去了。”

是啊,父親所“演”,不過就是些迎著鏡頭走過來或揹著鏡頭走過去的群眾角色,走得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就十幾秒鐘。然而父親的確是一位極認真極投入的群眾演員——與父親“合作”過的導演們都這麼說……

在我寫這篇文字時,又有人打來電話——

“梁曉聲?”

“是我。”

“我們想請你父親演個群眾角色啊!……”

“這……我父親已經去世了……”

“去世了?……對不起……”

對方的失望大大多於對方的歉意。

如今之中國人,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實在不是太多了。如今之中國人,彷彿對一切事都沒了責任感。連當著官的人,都不大肯願意認真地當官了。

有些事,在我,也漸漸地開始不很認真了。似乎認真首先是對自己很吃虧的事。

普通人(3)

父親一生認真做人,認真做事。連當群眾演員,也認真到可愛的程度。這大概首先與他願意是分不開的。一個退了休的老建築工人,忽然在攝影機前走來走去,肯定的是他的一份愉悅。人對自己極反感之事,想要認真也是認真不起來的。這樣解釋,是完全解釋得通的。但是我——他的兒子,如果僅僅得出這樣的解釋,則證明我對自己的父親太缺乏瞭解了!

我想——“認真”二字,之所以成為父親性格的主要特點,也許更因為他是一位建築工人。幾乎一輩子都是一位建築工人。而且是一位優秀的獲得過無數次獎狀的建築工人。

一種幾乎終生的行業,必然鑄成一個人明顯的性格特點。建築師們,是不會將他們設計的藍圖給予建築工人——也即那些磚瓦灰泥匠們過目的。然而哪一座偉大的宏偉建築,不是建築工人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呢?正是那每一磚每一瓦,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十幾年、幾十年的,培養成了一種認認真真的責任感。一種對未來之大廈矗立的高度的可敬的責任感。他們雖然明知,他們所參與的,不過一磚一瓦之勞,卻甘願透過他們的一磚一瓦之勞,促成別人的廣廈之功。

他們的認真乃因為這正是他們的愉悅!

願我們的生活中,對他人之事的認真,並能從中油然引出自己之愉悅的品格,發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