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立兩個國家之間的邊境貿易不是那麼簡單的上貨去賣就完了,這是個很複雜的過程。
為什麼我們寧可吃虧也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是那裡有大家認可的通行規則,經過許多國家那麼多年以來用了數以千計的人員和幾十年的時間扯皮談判最後制定出來的規則。
如果你不加入進去也無所謂,那就自己慢慢談唄,除非你對外部市場沒有興趣打死不出去,只要你有往外走的想法,就拿出足夠的時間和人力來磨吧,什麼都得從頭從新開始。
那麼,不加入世貿就不能做邊貿了嗎?也不是。
邊貿是泛指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並不一定就必須雙方存在邊境線。
但兩個國家之間的交際貿易有個前提,就是誰也別吃虧,這是一切的原則,也就是貿易順差和逆差的關係,我的東西在你那沒人買,你家東西嘩嘩往這邊銷,這早晚得打起來,現在歐洲和白頭鷹總瞅咱們是個事兒,沒事就搞點制裁磨擦是為什麼?
貿易逆差在增大,咱們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太便宜了,成本低呀。他就想方設法抬高你成本,收稅,『逼』你錢幣升值,挑唆你的民眾情緒,想招兒拉大你國內的貧富差距,還有就是引導造成你國民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
其實咱們這些年一直活在人家的套裡。奢侈品,高消費,提前消費,高房價,娛樂至死的社會狀態,哪一樣不是?還說不出意見來,因為大部分是自來水弄出來的,人家就是暗示了一下而已。這又要說到大國心態了,咱們哪,骨子裡是服貼服貼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張興明提出來一比十的概念,在國內建十個外國城,就在意呆利和約翰建一箇中華城,這樣才會達到一種貿易平衡,或許還可以讓他們的銷售額稍微高那麼一點點,然後我們就可以提點什麼意見了,嚐到了甜頭哪還會捨得放棄?
具本的事情有下面人來談判,商品類別,基本數量,品質,成本,價格,運輸方式,關稅,附加成本,都要一點一點談出來,合同至少是幾百頁厚。
這種談判雖然是張興明以私人公司名義提出來的,但需要兩個國家參予並背書。為什麼出口要經過國家允許?為什麼進口要備案?因為這就不可能是民間行為。
張興明的作用就是可以直接實現這個談判,而不用浪費時間和人力去折騰。
場地是現成的,在各地的自家商業城裡弄塊地方出來就行了。約翰和意呆利的地址也已經選址改造,開始前期準備。張興明有這個自信這次貿易不會被拒絕,一定會達成協議的。
“我知道國家一直在謀求加入世貿組織,但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我是想透過這種民間對接貿易先讓貨物流通起來,反正我也不急,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慢慢來,國內的市場正是他們做夢都想要的,只要進來就不會再想離開,也就對我們進入世貿多了一份助推的力量。
我能維護好這種關係,關把它做緊密,放心吧。民樂和語言走出來,讓他們能夠有一個正面瞭解我們的地方,建立起一些主要國家的民間貿易關係,先產品,然後就是技術科技層面的合作,然後是旅遊,要讓我們的老百姓走出來,要讓他們過去,這就是我的計劃。”
張興明向老爺子彙報了一下想法和計劃。
“另外,我準備在三年內發『射』一批衛星上去,拿了一個發『射』中心在手裡也不能總閒著。通訊,氣象和偵察,我這邊有相關小組在搞,但可能會涉及到一些,需要國家支援的地方,您先幫我打個招呼。衛星可以和相關部門合作共享,但我不會交出管理權。”
老爺子嗯了一聲,想了一下問:“關稅方面你有什麼想法?”
張興明說:“國外的東西到了國內,稅收就成了定價的關鍵因素,就像現在的汽車,為什麼在國外幾萬美元的車到了國內就要幾十萬美元?其實這對整體經濟發展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兒。
現在的政策導致整個國內工業產品的價格都虛高,最終還是要買東西的負擔,這其實是變相的限制了購買。像普桑,它值多少錢?幾千美元,一度賣到二十多萬,這正常嗎?七百美元的福特在國內都是二三十萬。
經濟發展需要迴圈,是要鼓勵購買,別的我就不說什麼了。想加入世貿,降稅是必然的,那為什麼我們要等到別人『逼』你降?當然,這個也要分商品,比如意呆利這邊有些商品就可以劃入奢侈品範疇,可以另外加收奢侈品稅嘛,國外有現成的例子。
雖然我不認為國外什麼都好,但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人家確實是走在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