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是二大爺家裡心事最重的孩子,老媽握著他的手低聲說:“這兩天就送你媽去最好的醫院看病,但是嬸和你說實話,這會兒有點晚了,嬸也說不好到底能不能治好,但是嬸能跟你保證,找最好的大夫住最好的醫院,不管花多少錢住多長時間,嬸都管。要是治好了,嬸也不用你記著,就希望你好好學習長大成人。如果,沒治好,那嬸就是你媽,你們這輩子嬸管,記著沒?”
小兵拿衣袖抹了把眼晴,悶悶的“嗯”了一聲,點了點頭,把手裡的幾十塊錢攥的緊緊的,這個時候對他來說,那不是錢,是依靠。
上一世二大娘去世,影響最大的就是小兵了,學習一落千丈,人也變得沉默,小時候能折騰能鬧成天嘻嘻哈哈的他突然之間就像老了幾十歲的似的,總是一個人呆在角落裡,和他說十句話也就換來一聲哼,慢慢的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也就越來越沉默。
這個樣子一直持續到他十五六歲,興宏哥看這樣下去不行,找了關係把小兵弄進部隊裡去了,當了十多年兵,慢慢才好了起來,但話也不多,一點也不像小時候的樣子了。
老媽扭頭對二大娘說:“你這趕緊收拾收拾,一會直接走,去市裡住院,家裡你就不用操心了,安心養病。”頓了一下,老媽又說:“我這可不是對你,我是看孩子。”
二大娘尷尬了笑了笑,點了點頭。
二大爺高興壞了,給老媽倒水,給老爸遞煙,去擺桌子安排吃飯,還想出去買酒,被老爸攔住了,說實在話,張興明家這一支這一輩,除了去世的大爺,就沒有一個能喝酒愛喝酒的。
幾個孩子也幫忙,七手八腳的擺好桌椅,大家坐下吃飯。
這個時候東北農村真心沒啥吃的。
土豆燉酸菜,裡面放著豬骨和豬肉,剛過完年,豬肉還是有的,等再過幾天,估計就只能放點葷油了。
蘿蔔燉雜骨,老母雞燉土豆,三個大盆擺在桌子中間,邊上放幾碗鹹菜,這就是相當豐盛的一頓飯了,全堡也沒幾家人能這樣吃。
主食是混合面饅頭和二米飯,玉米楂子混大米。
東北人過年都有蒸饅頭的習慣,蒸好了放在外面凍著,想吃就拿回來蒸一下。
也幸好是有這樣的習慣,要不然這頓飯就沒法吃了,張興明一家就十來個人,現做飯的話估計得弄到半夜去了。
一頓飯吃完,盆幹湯盡,饅頭儲備降到了冰點,哈哈,主要是半大孩子和幾個當兵的太能吃了。
吃過飯,大家坐著休息了一下,喝了點水,老媽就張羅著走人,下午還要去五叔家和大舅家,這些人外頭沒有誰家能住得下,這寒冬臘月的也不能住車上啊。
二大娘收拾了一下,其實也沒啥可拿的,帶著小穎姐和小兵,一行人出了院門往下走。
六叔家就在河邊,還是那間破屋,大夥走到門口的時候,六叔正穿著黑棉襖坐在門口的石頭上望天。
老爸和老媽商量了,準備把六叔接到市裡去,給他弄套房子,一個月給點生活費,或者看在哪給他安排個活幹,怎麼也比在這堡裡餓著強。
可誰知道老爸和六叔一說,他卻一直搖頭,不走,哪也不去,哇啦哇啦比劃了一會兒,也不知道他表達的是啥意思,六叔沒上過學,也沒地方學啞語,全靠自學成材,不長時間跟他在一起,根本不知道啥意思。
小兵在邊上說:“三叔,六叔說他有地,有飯吃,這裡熟人多,有活幹,不用你養。去城裡誰也不認識,不去。”
六叔想了想,點了點頭,對小兵豎了豎大拇指,衝老爸笑。
他雖然天生是啞巴,但能聽到聲音,只要聲音不是太小就行。
老爸回頭看老媽,老媽說:“不去不去吧,在那邊他誰也不認識,又是在農村呆慣了的,確實也活不好。給老六多留點錢,讓他把房子弄弄,想買啥自己買,以後多給點錢吧。”
張興明說:“我媽說的對,我也不贊成接六叔進城,從小到大他都在堡裡,從來也沒出去過,出去根本就不行,正常人都得適應一陣子呢,他又沒法和人交流。”
大夥一起來看他,六叔是非常高興的,平時也沒人上他這來,只有年節的時候,二大爺做為當哥的,給他點錢或者東西,平時也不會來,四叔那邊自己過的都費勁呢。
六叔比劃著問這些人都是誰,老爸就給他說:“這是俺家老大,老大,這個是老二,這是老三,和你一樣,最小的。”
六叔過來挨個仔細的看看,伸手到哥三個頭上摸了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