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三姐妹,沒有男孩,老大結婚肯定是要招上門女婿的。
張興明說完那大姐就紅了臉,伸手在張興明肩上捶了一下。
在張興明記憶裡,那家大姐也就是這兩年談的戀愛,對像是分配到廠子來的清華畢業生,南方人,長的還挺帥,就是人有點邋遢,住宿舍的時候張興明去過他房間,很有二十一世紀大學生風範,而且身上還有蝨子,不過也因此住上了單間,倒也是好事,哈哈。
國內從86年開始,一直到90年代中期輪子功被取締,最流行的事就是氣功了,從86年開始出現,到90年盛極一時,各路神人紛紛登場,大師層出不窮,各種功法大行其道,南墳這邊也沒能倖免,從十幾歲到幾十歲,都紛紛投入到了氣功的大潮之中,每天虔誠的修練。
張興明上輩子也跟著練過養生益智功,那時候他在上技校,班上很流行,大部分同學都參與了,每天聚在一起修練,討論,而這個養生益智功的南墳片區傳功人就是那家大姐的這個男朋友,從北京帶過來的高深功法,倒是賺了一些錢。
那個年代,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是一般的牛逼,進廠以後都是跳躍式上升的,不用背景不用求人,幾年就是領導幹部了,學校會定期對畢業生進行跟蹤,露天礦就發生過學校對畢業生的工作不滿意直接把人調走的事情,是北大的,直接把人調走都沒通知廠子。
大夥一起包餃子,熱熱鬧鬧的吃了飯,平姐去看店,那家大姐去廠裡,張興明這邊就沒事了,和李淳他們幾個一起出了家門,順著馬路信步逛起來,心裡突然升騰起濃濃的不捨。
廠子的碎礦已經全部投產,因為運輸礦石的需求,小火車的停運已經被提上日程了,但這會兒還只是謠傳,不過張興明知道,馬上客運三中隊那邊就會開始更換客車,增加客車的數量,到90年,小火車就徹底離開老百姓的生活了。
選礦這片這兩年不斷的擴建起樓,所有人都沉浸在廠子不斷上漲的業績表裡,享受著不斷上升的工資,卻不知道這也就只是這十年的瘋狂,從96年開始,這片土地就好像靜止了時間,一直到張興明回來都再沒有了一點進步,反而越來越荒涼,學校沒了,電影院沒了,市場沒了,人也越來越少。
隨著時代發展,整個本鋼不斷的落後,裝置沒錢更換,技術沒錢更新,國家除了拿錢就什麼都沒管了,幾十年過去,一直到張興明回來那一年,廠裡還有很多三十年代的裝置在使用。
於是在90年代末整個本鋼徒然間就停滯了下來,效率低下,能耗不斷升高,產能下降,工人每天重複著勞作,他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上面的人每天向更上面打報告,都是石沉大海,然而稅收沒有停,財政繳款沒有停,反而越來越高,就是明著跟你抽血,讓你無法停下來哪怕喘一口氣。
國內的大型企業就這樣死掉的有多少?一群蛀蟲為了一點點個人利益,毀掉了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
整個郭家這裡,馬路形成一個變形的日字,整個走下來也用不到一個小時。
小學蓋新樓以後,再也找不到一點點原來記憶裡的樣子了,也就沒有了什麼情感寄託,整個下半堡的老宅子已經沒有了,變成幾個工地,記憶裡小時候的地方全都沒有了,一點也沒有了。
轉了一圈回來,張興明出了幾口長氣,把心裡莫名其妙的情緒吐了出去,在不捨,該離開還是得離開,而且就算自己想對這個地方有什麼改變,86年也是不可能的,至少要等到96年以後,或者更長一點時間,要知道這裡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比外面滯後很久。
一下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等準備好晚飯,小丫頭幾個放學回來,天已經黑了,所有人集中在張家老屋這邊吃飯,等十幾口人熱熱鬧鬧的吃了飯,倒是把張興明的情緒沖淡了不少。
那紅飛和妹妹寫作業,李淳張立國他們各自找地方休息,張興明在那家這邊和那叔那嬸聊天,主要就是那家搬家以及搬到市裡以後的安排這些事情,這會兒的老百姓眼光淺見識少,也沒經歷過什麼風浪,更不懂什麼市場經濟,在變革面前都顯得那麼膽小,那麼茫然失措,他們已經被安排習慣了。
在網路智慧時代之前,東北的老百姓活的真的迷茫無知。
“房子弄好了啊?得多少錢哪?那,那個買賣是啥時候開始整?俺們要先乾點啥?”那嬸滿臉迷惑的問張興明。
張興明說:“房子早就好了,我毛叔還有丫蛋家都搬過去開火了,你們就不用想那麼多,啥錢不錢的,和俺家談啥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