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明就明白了,“哦,那行,我讓丫蛋爸過你那,看看能不能再找些個來。你那看著不能用的就算了,你整理個名單,明兒個讓他們跟著大哥去吧,正好那頭缺人手。行,幾點回來?嗯,行吧,掛了。”
放下電話,笑著對大勝哥說:“我姐這現在真像個店長了,嫌送貨的體格小沒勁,不要人家了,明天你把那幾個接過來吧,先跟著你跑,省得你沒人用。”
大勝哥撓了撓腦袋,說:“來唄,我這啥樣都能用,明天我過去領吧,這會沒開建呢,上哪辦公啊?”
蘭姐說:“革新唄,上哪,那邊從頭建,跑腿的事多了。”
大勝哥恍然,點點頭,說:“對對,革新,我光想著腳踏車廠了,行,讓他們先給雞場做點貢獻。”
張興明說:“你們廠建起來,第一批要產三輪,專門給咱們商場送貨產一批,要結實實用,加個小型發動機在上面,上坡可以加點助力那種。”
大勝哥說:“燒油啊?那不就是摩托了嗎?那發動機可不小啊。”這會兒東北路面上跑的摩托全是重車,最小都是250,750最多,都是警察或者部隊的。
輕型摩托要到90年以後才多起來,這會兒嘉陵還沒起來呢。
張興明說:“用電,上坡能省點勁,還是得蹬。
大勝哥說:“你說咋弄就咋弄吧,我還沒見過你說那玩藝呢,行,有圖紙就行。”
電動助力車在國內其實出現的挺早的,79年就有了,但是並不被歡迎,甚至國內大部分省份都不準這種車上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一直到90年代末,才漸漸多起來,但那時候輕便摩托已經火起來了。
我個人分析,主要是那時候腳踏車廠太多了,各個地方都有,電動腳踏車嚴重影響了腳踏車的市場,所以各地為了保護自己的腳踏車廠就禁止電動車上路了。
就算輕騎摩托剛開始的時候,在不少地區也遭受過這種行政性的壓制。
國人的竟爭意識是很奇葩的,不是研究技術和精化質量戰勝你,而是利用行政力量強制壓倒你。結果就是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爛,結果後面一入世貿,全國的各種廠一下子就全倒了。
其實一直到今天,國內的商業競爭用的最多的手段其實還是類似這樣的,挖空心思壞對方,拉攏一切利益方壓制對方,寧可把錢花在歪門邪道上,也不去研究一下技術,更別提質量了。
這就是國貨為啥一遇到老外就丟盔卸甲的原因。
斜門歪道走習慣了,反而變成主路了。
……
張興明對楊智權說:“那就這樣吧,你就去店裡上班,有力氣的再幫著找一些,不怕多。你家楊嬸明天開始就去雞場這邊報道,跟著跑跑腿,你們那邊人頭熟點,有些事好弄些。”
楊智權點點頭,說:“能行,明天一早我就叫她過去,那地方我知道,離家也不遠。”
張興明說:“你平時是騎車還是坐公交車?”
楊智權說:“走路。遠點就坐大客,不會騎那玩藝,再說了,太貴,也買不起。”
85年一輛腳踏車便宜點的也得120塊,像飛鴿永久金鹿這些名牌都得200多塊了,到88年一輛飛鴿26型的要350多,真不是丫蛋家這樣的家庭能買得起的。
張興明就說:“那行,你和劉店長說一下地址,然後以後你就坐公交車上下班,把車票都留著,按月給你報銷。”
楊智權就有點高興,又不太好意思笑,抿著嘴使勁點點頭,85年本溪這邊公交車坐一次一毛錢,一天二毛,一個月除去四天休息,要五塊二毛錢呢,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家庭,五塊二毛錢已經不是小錢了。
說著話,就快五點半了,老爸又從樓上下來去做飯。
張興明就樂,說:“爸,你乾脆搬上面去住得了,這一天一天在上面守著,有那麼好嗎?”
老爸斜了張興明一眼,說:“站的高看的遠,在下面能看那麼遠嗎?”
老媽這邊一直把丫蛋拉著呢,這時候扒著丫蛋的小腦袋說:“叫大爺。”
丫蛋咬了咬嘴唇,叫了聲:“大爺好。”
老爸這才注意到她,看了一眼,說:“哎呀,這誰家小丫頭啊?太招人啦,長的真漂亮,誰家的呢?”看著老媽問。
老媽把丫蛋摟在懷裡,說:“想要不?想要咱就留著,太稀罕她了。”
老爸就笑著說:“想留就留唄,不正好嘛,一直想有個丫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