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內或是近距還好說,如果遠了,比如張興明要的香崗,這跨了好幾個省,就得好幾個人工話務臺轉接,哪一個都要排隊不是,又不是隻有你一個打電話。
這時候就要看要電話的人的級別了,級別越高接轉速度越快,老百姓就純靠運氣,有時候等了一天也沒排上,那隻能第二天再來,重新叫播排隊。
80年代中期的113長途臺已經是挺先進的了,在84年以前,還沒有播號電話,那時候電話也沒有號,就一手搖式話機,沒有號碼盤。
要打電話了拿起話筒搖幾下搖把(就是手柄),然後話務臺那邊代表你這臺電話的鐵牌子就倒下來,話務員一看,哦,這個電話要打電話,就插上線問你要哪,那時候只有國家單位和國企才有電話。
比如你要選礦廠,就直接報名字:給我接選礦廠,那邊話務員就插上插頭,把你的電話和選礦廠的電話連線起來,這時候你得再搖搖把,選礦廠話務臺裡的鐵牌子就倒下來了,接線員會問你要哪裡,比如你找廠長,她就直接插上廠長的電話,這樣才能通話。
張興明商場裡杯溪市政府給裝的電話就是手搖的,不過給的級別夠高,港商嘛。
84年開始電話有了號碼,手搖式電話就從民間消失了,只有軍隊和警察部門還在使用,到80年代末期,手搖式電話徹底離開舞臺,消逝在歷史長河裡了。
那時候的電話號碼只有三位,而且只能在本地區郵電局範圍內直拔,想跨區通話就是長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