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直呆在宮中;今日突然提及泰西之中;你們都覺得奇怪吧?”君臣見禮,慈禧又給眾人賞了座,又向開口問道。
“太后聖明燭照,自然無所不知。”慶郡王奕劻諂笑著拱手道。
“什麼聖明燭照?是英國公使夫人si下里給哀家說的……”慈禧微笑著揮了揮手,“她還問哀家是否有意援助那些草民……”
“竟有此事?”
李鴻章和曾紀澤都是一驚,不過兩人也都是人jing,掃一眼看到奕訢面無表情,而奕劻則一副得意洋洋的面孔,立即就知道兩人肯定早就知道了這件事,那麼,慈禧又把兩人叫來是為了什麼?
“哀家聽英國公使夫人說及,那些草民似乎還有些本領,不僅打得那美利堅叫苦不迭,還說什麼要再建一國……不知你們可都聽過?”慈禧又道。
“太后,英夷狡詐,定然不會存有好心,此事……還是不理的好。”曾紀澤拱手說道。
“李卿,你怎麼看?”慈禧神sè不變,又看向了李鴻章。
“這……”李鴻章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慈禧一個後宮fu人,突然問及這些外事,肯定是有什麼目的。如今,朝堂之上也就是他和恭親王奕訢還有些自己的勢力,他的勢力在地方,在擁有淮軍這麼一支足以威震全國的軍事力量,即便是左宗棠的楚軍也不能相比;而奕訢則是當年咸豐爭奪皇權的最大勁敵,在滿清貴胄之中威望極高,而且還曾幫著兩宮皇太后收拾掉了輔政八大臣……至於曾紀澤和奕劻,叫過來恐怕是因為他們一個有跟外國人打jiāo道的經驗,另一個,恐怕就是個托兒了。可是,這西太后到底是想幹什麼呢?李鴻章有些拿不準。
“誒,要是慈安太后還在就好了,至少不用這麼麻煩。”李鴻章不自禁地想起了才死去了半年多的那個nv人,一向不怎麼愛出風頭的東太后。
“西太后野心勃勃,可惜只是小事jing明,大事上,還是遠不及東太后啊”
第226章 這些人成不了事兒
第226章這些人成不了事兒
說起清末,人們記起的肯定是李鴻章、袁世凱,而相較於兩人,也只有慈禧才能穩居在前。“西太后”之名可說得上是臭名昭著,足以遺臭萬年。而唯一能夠跟西太后放到一起的,自然就只有曾經跟其一起垂簾聽政的東太后慈安。
說起慈安,後世許多書籍電影電視上面都只是將其描述成了一個老實巴jiāo的傳統nv人,對比慈禧,長期以來,慈安給人一種過於忠厚老實,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印象,當然,人們也都相信,慈安是被慈禧給害死的,因為她的存在妨礙了慈禧獨攬朝政的野心。
可是,事實真個兒如此?
身為清廷重臣,不論李鴻章,還是曾紀澤,其實都很清楚地知道,慈安遠不是外界傳說的那麼沒料兒。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教育。特別是她成為中宮皇后的五年中間,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內憂,使她在憂患中成熟,在憂患中增長閱歷。在美nv如雲的皇宮,在多情好sè的咸豐帝身邊,能保持11年榮寵不衰,除了憑藉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處理和駕馭她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關係的秘訣。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nvxing。
而走出後宮,只是把慈安簡單地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來衡量,也是很不簡單的。即使把她與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較,慈安太后也絕不是一無是處。決定朝政大端,慈安優於德,而慈禧優於才。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讓慈禧處理。而“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張,仍要徵詢慈安的意見。由此可見,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權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辦法的。在光緒年間任過大清國駐英國大使,回國後先後任過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筆記》中記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yin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一個忠厚老實、缺乏政治才幹的nv人,能夠這麼殺伐決斷?
而近的不說,咸豐死後,肅順等八大臣輔政,慈禧因為生了同治而為聖母皇太后,雙方爭權奪利……最後,慈禧終於在奕訢等人的幫助下殺敗了八大臣,卻還是不得不向慈安稱臣,以東太后為尊。僅僅是因為慈安是正宮皇后出身,是同治的母后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