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小時,隨著空軍成功偷襲東北各地機場得手的捷報傳來,'méng'古各大機場集結的轟炸機群,開始傾巢出動。
此次黃稟一之所以調集那麼多戰機到東北來參戰,在於想透過輪戰的方式,讓大多數飛行員都積累足夠的實戰經驗。
早間出擊的戰機,無一不是各個航空隊身經百戰的'jīng'英飛行員們駕駛,而現在配合地面進攻的機群,則大多都是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新丁。
這幾年各大航校培養了六萬多名飛行員和兩萬多名地勤服務人員,其中有一萬多名飛行員選拔到了海軍服役。當然,其中大多數都只能擔任海航的陸基飛行員,只有不到三千人有幸成為艦載機飛行員。
而此前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則進入金蘭海軍飛行學校任教,其中的佼佼者則進入海防海軍航空兵軍官學校深造,出來後擔任海軍航空兵軍官。
剩下的五萬多名飛行員,有半數因各種原因轉入預備役,進入南華各地屬於民兵編制的“飛行俱樂部”擔任教官,其他兩萬多名分配到空軍服役。透過繼續深入的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和升空訓練,積累經驗。
此次東北之戰是訓練新人的大好時機,由於日軍航空兵從一開始就被扼殺了還擊的能力,大多數普遍有著上百小時飛行記錄卻沒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正好有了檢驗平日訓練水平的機會,許多老舊的機型,甚至包括訓練機,也出現在東北的空中。
不過,這樣集中使用戰機的效果也非常驚人,在空前沉悶的轟鳴聲中。第一'bō'由三千多架戰鬥機和五千多架轟炸機組成的空襲梯隊,以鋪天蓋地之勢飛越邊境線,打擊那些可能給地面進攻帶來阻礙的目標。
在這讓人驚懼的“死亡烏雲”面前,日軍的戰線再次遭到無情的洗禮,從一線陣地到後方二十多公里的軍營以及物資倉庫,全部籠罩在烈焰與彈片'jiāo'織的火網之中,沖天濃煙即便在數十公里之外也能夠望見。
九點四十五分,炮擊逐漸減弱。安家軍無邊無涯的坦克、裝甲車以及步兵,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這時,又有三千餘架b2轟炸機分成數百個攻擊小隊,出現在了戰場上空,它們全然無懼於日軍地面部隊孱弱的防空火力,尖嘯著從高空俯衝而下,把一百公斤到一千公斤不等的航空炸彈'jīng'準地投向目標。異常猛烈的爆炸'jiāo'相呼應。升騰的烈焰濃煙此起彼伏,大地受到了強烈震撼,人們的心靈也受到了強勁的洗禮,彷彿這裡的世介面臨山崩地裂,人們逃無可逃,只能無助地陷入絕境之中。
十點整,在消耗了六十多萬發炮彈之後,大規模炮擊終於停止,在上千公里寬的戰場正面。無數的戰機漫天飛舞,緊緊地壓制著日軍一線陣地的反擊火力,並有效隔絕了日軍前線與後方的'jiāo'通聯絡。
數以百萬計的安家軍官兵,在上萬輛各型坦克、裝甲車、突擊炮以及自行火炮的引領下,在掠地飛行的武裝直升機火力支援中,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日軍防線,利用各兵種之間爐火純青的默契配合。不斷地衝擊和撕裂日軍的防禦體系。
一直以來,日軍都不缺乏戰鬥的勇氣、意志以及前赴後繼的獻身'jīng'神,但是他們付出鮮血乃至生命換取的,不過是安家軍進攻速度的稍稍放緩,而且他們處處堵漏。處處出現漏'dòng',終於。在安家軍全面並且猛烈的進攻下,日軍戰線不斷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一塊塊陣地被分割開來,一支支部隊陷入絕境,戰線逐步呈現支離破碎的悲慘境況。
當前方安家軍主力作戰叢集正在攻堅的時候,置身於黑龍江及吉林、遼寧西部地區敵人腹心地帶的東北作戰叢集的三個集團軍,早在一個多小時前便開始行動。
璦琿城即是後來的黑河市,這裡處於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之間,黑龍江西南岸邊,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以此為飛行基地,可以控制整個黑龍江中部及大小興安嶺地區的領空,日軍於三八年底開始修建機場,歷時一年半才修成了一個高標準的軍用機場,可以起飛所有型號的戰機。
早上八點半,安家軍空軍第一'bō'戰機飛臨日軍機場上空,扔下密集的炸彈,整個璦琿城都被淒厲的警報聲所籠罩。
當日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空襲吸引時,雷動之第四十一集團軍第一三一師、第一三二師已向璦琿城發起猛烈進攻。
戰鬥沒有任何懸念,璦琿城雖然重要,但黑龍江江南江北地區都為日軍所控制,而安家軍東北軍區的游擊區,此前主要侷限在東興安嶺以西地區,包括伊勒呼裡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