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一直沒有佔到優勢,反倒是在頻頻損兵折將後,安家軍空軍的轟炸機出動的頻率越來越高,讓原本意氣風發的東線司令官霍特上將如墜冰窟,心中萌生退意。
在距離東部戰場一百公里外的東南方向,德軍東南叢集原本一路勢如破竹,比起霍特作戰叢集還要早一日渡過塞爾薩爾河,但在接連攻佔拜伊吉、提克里特等城鎮,把戰線順利推進到巴格達西北方門戶薩邁拉西岸時,卻遇到安家軍依託永固工事的頑強阻擊,五個軍的部隊擠壓在薩邁拉至拜伊吉的一百公里戰線上。
相同的一幕也出現在加迪西耶湖北岸防線,由於安家軍採取了彈性防禦,充分利用坦克和空軍的結合,並在內河炮艇的協助下,數次把逼近湖岸的保盧斯叢集處於突出部的部隊吃掉,讓老成持重的保盧斯變得謹慎起來,先構築了一道防禦工事,這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向前緩緩推進,整個進攻節奏迅速放慢下來。
到了這個時候,安家軍各路部隊基本集結到位,反攻的時機終於成熟
隨著制空權的重要性顯現無遺,幾乎所有戰略級別的決戰,都是在連續的空襲後進行的,德軍閃擊法國的曼斯坦因計劃如此,德軍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也是如此,安家軍收復東北之戰還是如此,這一次顯然也不會有例外。
十二月二十一晨六時,天剛破曉,巴格達近郊的安家軍西亞戰區司令部指揮中心裡,一片忙碌,隨著司令官尹繼南上將一聲令下,大規模的空中反擊正式發起。
早已完成起飛前除錯和準備工作的各個作戰機群,從安家軍控制區域的八十多個機場起飛,在空中完成集結後,向著各自的預定目標飛去。
此時,整個西亞地區,萬米高空中的十餘艘飛艇雷達,開始對德軍的無線電通訊及雷達進行全波段電子干擾,德軍所有與雷達站、雷達車相連的電子螢幕上,全部變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雪花點。
依照目標的不同,各個作戰機群的規模也不同,對付那些擁有多個機場的核心城市,機群的規模要比普通機群大得多。空七師第二十六飛行大隊大隊長葉建上校親自率領的攻擊機群就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機群由該飛行大隊的四十五架a29戰鬥機、四十五架b3中型轟炸機和三十架b4中型轟炸機組成,一百二十架飛機在基爾庫克地區的第二軍用機場陸續起飛後,又用了一刻鐘整隊,隨後迅速上升到六千多米的高空,在s4偵察機的引領下,向著德軍位於土耳其東南部的軍事重鎮迪亞巴克爾方向飛去。
經過一個小時二十分鐘的飛行,飛在機群前面、由第二中隊長賴陽少校指揮的十五架a29戰鬥機,果斷地切入了起碼部署有二十個防空炮兵連的迪亞巴克爾城,一架架有著飛狐圖示的銀灰色戰機,無懼於機翼下不斷迸射出的團團火焰,在一千多米的空中,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衝向城區西北部那個面積最大、設施最齊全的軍用機場,而且越飛速度越快、越飛高度越低,等到地面上的飛機和機庫已經清晰可見的時候,速度已經突破600公里,高度計上的數字也只剩下兩百米不到了。
德國人早已在邊境線附近佈設了大量雷達站,並且還部署了一些雷達車,完全具備了提前預警功能,但是由於雷達遭到電子干擾無法正常工作,在邊境線附近觀察點注意到天空中異狀的德軍偵察兵,卻苦於電話線路遭到安家軍襲擾部隊的破壞、無線電無法通訊聯絡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
隨著城區防空警報聲響起,德國飛行員們才如夢初醒,紛紛奔向自己的戰機,但時間顯然已經來不及了,除了少數幾架德國戰鬥機成功升空外,更多的戰機在停機坪上亂成一團,機庫裡的戰機也因為受機庫門的限制,無法儘快開到開闊地帶。
“噠噠噠”
飛臨機場停機坪上空時,賴陽少校第一時間按動了射擊鈕,a29戰鬥機機翼內內建的六挺12。7mm口徑航空機槍連同外翼段四門25mm機炮一起發出怒吼,猛烈的子彈像是一條條暗紅色的火鞭,狠狠地抽向那些飛行員正在準備登上機艙或者是剛剛啟動螺旋槳的德軍戰機。
停機坪上機型眾多,既有德國空軍引以為傲的空戰雄鷹bf109戰鬥機,也有剛剛執行完夜間偵查和襲擾任務的蚊式ar240夜間戰鬥機,還有仿造自南華a25、a26、a27的bf111、bf112、bf113三款戰鬥機,至於轟炸機,則一架不見,一方面是這段時間德軍轟炸機損失很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時間還早,防空最需要的是戰鬥機,需要轟炸機出任務的時候再從機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