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師的官兵,僅僅用了一刻鐘便在港口登陸,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加勒港。到早上八點,加勒以及北面的金托特鎮已經被安家軍全部佔領。
在科倫坡港,以“軍魂”號戰列艦為旗艦的登陸艦隊,利用薄薄的晨霧,驟起發難,趁著日軍守備部隊尚未反應過來,便閃電般地奪取了這座重要港口城市,待肅清全城守軍後,陸戰二師師長路先敏少將發現,港口根本就沒有要塞炮等防禦武器,所有的重灌備均被日軍提前撤到了澳洲大陸,駐紮在這座錫蘭島大城市的守軍加起來還不到兩千人。
反倒是在亭可馬裡,進攻港口的安家軍海軍的兩艘重巡、一艘輕巡以及八艘驅逐艦,與日本海軍來不及撤走的一艘驅逐艦和六艘魚雷艇部隊在科迪亞爾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在長達半小時的海戰中,日本海軍表現得非常頑強,一直戰鬥到後一刻,七艘艦艇悉數沉入了科迪亞爾灣中。
在安家軍空軍轟炸機的支援下,登陸部隊付出犧牲六十多人的代價,佔領了這一重要港口城市,全殲守軍一千四百餘人。
錫蘭島北部三角形區域,隨著司令官夏儉上將一聲令下,顛簸一夜七葷八素的第十師官兵,分別乘坐一艘艘登陸艦艇和“鱷”水陸裝甲輸送車,在一百餘輛“豚”型水陸坦克的掩護下,向著南方的沙灘衝去。
“大家做好登陸準備!兩分鐘後開始向海灘衝鋒!”
一艘平底登陸艦艇上,一位年輕的中尉向艦上計程車兵們大聲喊叫。
在艦首厚實的鋼板後面,大約一個連的官兵手持自動步槍、表情嚴肅地等待著鋼板放下的那一刻。艦尾的發動機在拼命地嘶吼著,那裡兩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正在努力地向不遠處的海灘傾瀉著彈。
在這艘登陸艇周圍,數百艘登陸艇和水陸輸送車,正拼命地向南方的海灘前進。
從高處向下看,這些船隻就像是木梳的齒,拖著一道道白色的水痕,在這些登陸艦隻旁邊,是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的中小型戰艦,它們射出的中小口徑炮彈劃出低平弧線,對海灘上的日軍火力點進行較為精確的直接打擊。
在“中華”號戰列艦的艦橋指揮室裡,夏儉和第四集團軍軍長羅磊、參謀長林炳寧一起,使用高倍望遠鏡觀看前方的戰鬥。
日軍的反擊,果然如情報所說的那樣極為乏力。
海灘上空,數百架飛機來回穿梭,它們中除了部分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外,其餘的都是距離此地只有兩三百公里的次大陸東海岸城市的陸基機場起飛的戰機。
終於,前方的登陸艦到達了預定位置並停止前進,艦首的擋板放下之後,安家軍官兵們一個個勇敢地躍入沒膝或者齊腰的海水中,海水的味道對於這些陸上精英來說還略顯陌生,儘管之前他們已經分隊進行過數次小規模的登陸演練。
官兵們高舉著手裡的武器,用的速度涉水前進,而留在登陸艦上的迫擊炮手們,則用帶著強烈弧線的迫擊炮炮彈儘量壓制海灘後面的日軍防禦陣地。
在登上海灘之後,第一批士兵趴在地上對前方的日軍火力進行壓制射擊,掩護後續登陸部隊繼續前進,然後一批批登陸部隊之間交替掩護前進。
乘坐“鱷”水陸裝甲輸送車的官兵則比較幸運,他們可以一直被運送到陸地上,腳踏實地後,再推開後車門衝下來,匯合登陸艇上下來的官兵,向著日軍的陣地撲去。
第一波登陸計程車兵,使用手裡的自動步槍、迫擊炮、火箭筒、噴火器、手榴彈和小口徑火炮,在兩棲坦克的支援下,花費了半個小時便佔領了海灘後面僅有不到一千人防守的日軍防禦陣地。
接著第二波登陸船隻將後續部隊運送上來,隨後工兵開始架設棧橋,為後面的部隊和裝備上岸做準備。
直到第三波登陸船隻靠上來,豹式坦克和式裝甲車透過棧橋速爬上海灘,嘶鳴著向縱深推進。
至上午十一點,整個錫蘭島北部三角地帶包括南方的賈夫納城,全境解放,全殲日軍兩個守備大隊共三千餘人,安家軍陸海空軍發起的第一波登陸戰,竟然出人意料地輕鬆。
ps:謝謝拿槍的人、淡看歷史大大的打賞!謝謝弟兄們的訂閱、推薦、五星評價票和月票(求魔!
進入十一月中旬了,估計弟兄們的第二張月票(求魔消費出來了,天求下月票(求魔支援!拜託了!(未完待續……)
p未完待續
第二〇六一章 聳人聽聞
錫蘭島地處赤道附近都終年如夏,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別,其中雨季又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