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同時投入戰鬥的,不是幾個師,幾個軍,幾個兵團,而是幾十個師,幾十個兵團,幾個集團軍群。
這些重兵,彼此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摔打在一起,撕咬在一起,其勢若狂'潮'湧動,萬馬奔騰,雷霆萬鈞。雙方重兵在接觸之處,死拼硬打,結果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戰爭所到之處、硝煙滾滾,烈火熊熊,立即變為一片廢墟。
在戰線上,雙方則互相楔入,互有突破,互有伸縮,形成犬牙交錯之勢。然而,雙方都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一個集團軍潰敗了,另一個或另幾個集團軍又蜂湧而上。這是一場拼實力拼毅力的空前廝殺。
北面一路,德國陸軍元帥裡特爾。馮。勒布的作戰叢集,以赫普納第四裝甲兵團為中路,屈西勒爾第十八集團軍為左翼,布歇第十六集團軍為右翼,在第一航空隊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可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
勒布給第四裝甲兵團的先期任務是完整地奪取陶格夫匹爾斯城外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佔領陶格夫匹爾斯。
為此,曼施泰因的第五十六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展開了進軍賽跑。曼施泰因率第五十六裝甲軍甩開左右兩翼,單刀直入,四天內一口氣衝了三百二十公里,其第八裝甲師於六月二十七日最先抵達陶格夫匹爾斯城外。
該師師長勃蘭登堡讓德軍士兵利用繳獲來的四輛蘇軍汽車,裝扮成後撤的蘇軍傷兵,瞞天過海,騙過蘇軍守橋部隊,完整地奪獲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使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順利渡過寬闊的西德維納河,攻佔了陶格夫匹爾斯城。
陶格夫匹爾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列寧格勒一線,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軍面前。
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憤怒,下令了撤消了庫茲涅佐夫上將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由第八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並任命瓦圖京中將為方面軍參謀長。但是,蘇軍新指揮機構仍無法扭轉戰局,德軍就像'潮'水般繼續向蘇軍衝來,處於被動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而且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七月二日,德軍佔領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七月五日,德軍突破了蘇軍在拉脫維亞至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著又於七月十日佔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開啟了通往列寧格勒的大門。列寧格勒北面芬蘭一側的芬軍東南、卡累利阿兩個集團軍,也於六月底分別在彼德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對蘇軍北方方面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列寧格勒處於德、芬兩軍的南北夾擊之中。
臨危受命的伏羅希洛夫元帥,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其中最外面的以盧加城為中心,南起伊爾門湖西岸希姆斯克,沿盧加河一字擺開,北至盧加河出海口金吉謝普,全長約三百公里的盧加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四個步兵師和三個民兵師。考慮到北部方向芬軍戰鬥力相對較弱,伏羅希洛夫又從北方方面軍調出六個師又一個旅,加強盧加河一線的防禦。
德國北方集團軍群佔領普斯科夫後,其主力以萊因哈特第四十一裝甲軍為先導,繼續沿盧加至列寧格勒軸線進擊;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則向東迂迴,進攻楚多沃,以求切斷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聯絡。
蘇軍在盧加防線上拼死抵抗,並向孤軍向東迂迴的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的側面發動了一個強大的攻擊,將其逐回。
北方集團軍群受阻於盧加河畔,使希特勒七月二十一日前拿下列寧格勒的計劃為之破產。
七月十九日,希特勒釋出第三十三號訓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三裝甲兵團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至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
七月二十一日,希特勒乘專列來到普斯科夫,在車上召見了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勒布,命令他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儘快拿下列寧格勒。
最後,希特勒說:“至於對彼得堡的善後處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仁慈,要讓每一個俄國人嚇得發抖!我們要把舊世界毫無意義的法律、舊世界的猶太與***教的傳統踩在腳下。我們不需要俄國,既不需要敵對的俄國,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國,我們只需要一片東方的土地。所以我們決不接受無論是彼得堡,還是莫斯科的投降,你們必須使它們化為烏有,化為灰塵,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
於是,勒布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
以萊因哈特第四十一裝甲軍和屈西勒爾第十八集團軍組成北突擊集團,從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