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建造各種各樣的建築,短短的一年時間,便修建了一座設施極為完善的城市林立櫛比的居民小區,構築在山間的歐氏別墅,寬闊的街道把城市各處串聯在一起,學校、超市、發電廠、電影院、圖書館、音樂廳、郵局、百貨公司、教堂、寺院以及提供生活用水的水庫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從表面上看,這裡和一座普通的城市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城市”群落周邊幾公里至數十公里之外,除了刻意儲存的原始叢林,其他便是林立的鐵絲網以及密集的崗樓,各種各樣的明暗哨、龐大的防空陣地和導彈發'射'基地,使得這裡連飛鳥也難以跨越。
城市建設方興未艾,從各地抽調來的科學家、工人、技術人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便源源不斷地匯聚到這裡,領取屬於自己的房屋,然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到今年八月,城市人口已經突破了五十萬,除了核能專家外,高耗能的電磁、電子、冶金、動力等研究室也搬遷到了這裡,無數的實驗室,把德拉打造成為一座科技城。
德拉的核心,便是耀庭灣核電站。早在城市建設快速展開時,核電站建設施工便已經同時啟動。
耀庭灣核電站是採用壓水堆技術的核電站,其核心便是壓水堆,壓力殼內裝有反應堆堆芯。
按照設計規劃,壓水堆的堆芯由一百多個正方形燃料元件組成,每個燃料元件中有兩百多根燃料元件棒,一個壓水反應堆共有兩萬到四萬多根燃料元件棒。每一根元件棒長三米,直徑十毫米,棒內裝有二氧化鈾燃料芯塊,棒與棒的間距為三毫米。
核反應堆的第一回路,是個高溫高壓密閉系統,由反應堆、壓力殼、主迴圈泵、主管道、穩壓器及蒸汽發生器等構成。
這一回路採用加壓水做載熱劑兼慢化劑,由主迴圈泵唧送,進入堆芯,自下而上從燃料元件棒間隙中流過,將燃料元件中的低濃度鈾…235原子核裂變所產生的熱量帶走,然後從壓力殼流出,進入蒸汽發生器,透過數以千計的傳熱管,將熱量傳給管外的二回路水,產生蒸汽,帶動汽輪發電機發電。
載熱劑從蒸汽發生器流出後,回到主迴圈泵,再送入堆芯,構成一個完全密閉的迴圈系統。穩壓器的作用是在系統因溫度變化使水的體積改變時起到一個緩衝作用,使得系統壓力時刻保持穩定。
該回路採用高壓水作為載熱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載熱劑的溫度,以便提高電站熱效率而又不致沸騰,要知道堆芯內大範圍沸騰是壓水堆建設中必須避免的,因為它會導致燃料元件燒燬。這一回路的勁熱效率大概為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左右,熱效利用率比起高溫高壓的火電站要低一些,但考慮到南華購買的這些鈾的價格,比起熱電站要經濟實惠許多倍。
至於反應堆的第二回路系統,這一系統倒是與常規熱電站並無本質上的差別,蒸汽發生器產生的蒸汽,帶動汽輪發電機組,產生電能,作功後的泛冷在冷凝器中又被凝結成水,再透過凝水泵、給水泵,重新回到蒸汽發電器,迴圈使用。
因此,核電站其實與常規的熱電站的主要差別,便在於產生蒸汽的裝置,熱電站是燃燒煤炭的鍋爐,而核電站則是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等組成的一個迴路系統罷了。
不過,由於此前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國家有建設核電站的經驗,同時實驗室得出的許多資料,未必便準確可靠,因此早在核電站進行紙面設計作業時,便儘可能地排除產生事故的根源,儘量減少危害程度。
根據丁墨蘭的建議,設計時便硬'性'規定主裝置如壓力殼、主管道、蒸汽發生器等都採用韌'性'鋼材,避免發生脆'性'爆炸事故,嚴格規範設計和製造裝置,成品採用多種方法事先進行無損探傷,確保萬無一失。
猶太裔核物理學家費米教授進一步建議,核電站在堆芯設計上,無比確保其具有內在的安全'性',比如輕水堆中合理選擇水鈾比,充分利用鈾…238的多卜勒效應,使得反應堆具有自穩定能力;限制反應'性'引入速率,例如只使用效率低的控制棒,限制提升速度,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還可以對其他控制手段如壓水堆第一回路水中的硼濃度也限制其變化速率,派出堆功率迅速上升的可能;設定了故障及安全原則,比如控制棒的電氣、機械設計,便有控制棒在電源中斷時自動降落的考慮,以加大可控'性'。
為了滿足這些要求,負責核電站設計的工程師們,在電子計算機上進行了上百萬次的演算,又在實驗室進行了系統的實驗,這才放心展開施工。
來自滇南的核物理學家李家賢碩士,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