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和航空兵共同實施;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是達成全縱深突破的主要標誌,實現途徑是以大量坦克、摩托化步兵、機械化部隊進入在防禦中開啟的缺口,出動遠端航空兵和機降空降兵:以擊潰敵預備隊,摧毀敵戰役防禦;發展戰役勝利階段則要達到徹底擊潰選定戰役目標,為實施新戰役佔領有利的出發地位。為使大縱深戰役從第一階段向後面各階段發展,必須在敵防禦戰役縱深投人快速軍隊,並出動遠端航空兵和空降兵。
這裡之所以花費這麼多筆墨敘述這種戰略戰術,在於西西伯利亞戰場上,在蘇聯紅軍內部的戰爭中,竟然實踐了其不凡甚至偉大之處。
去年和今年,蘇聯發生肅反擴大化後,殃及軍隊大批高階指揮人員,對創立大縱深戰役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圖哈切夫斯基、亞基爾、烏博列維奇、謝佳金、格里亞茲諾夫等將帥相繼被殺害,這一理論便遭到懷疑,尤其是布柳赫爾在遠東公開反對斯大林,被營救出獄的紅軍總參謀長葉戈羅夫也加入反叛陣營後,他們寫的所有作品便被禁止,總參謀部、軍事學院也迅速停止了對大縱深戰役基本問題的研究,有的原則,如摩托機械化兵團在正面前行動和向縱深發展突破更是遭到全盤的否定,到了十月份,斯大林甚至下令解散了機械化軍這種大縱深戰役的地面主要突擊力量,停止發展轟炸航空兵這種空中主要突擊力量。
與之相反,遠東紅軍一直遵循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所倡導的新軍事思想,康索莫爾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基(廟街)、古比雪夫卡、斯沃博德內依、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海參崴等城市的所有拖拉機工廠,全部用於生產坦克,遠東原本有四家飛機廠,到現在已經擴大到八家,全負荷生產戰機,鋼鐵廠、兵工廠全面開動,各種口徑的大炮源源不斷地裝備到部隊,由古格拉集中營的火箭專家根據此前多次試驗理論,甚至還研製出了“喀秋莎”火箭炮,專門組建了四個火箭炮師。
十二月十三日,受斯大林和蘇布中央指派,莫斯科軍區司令布瓊尼元帥擔任烏拉爾戰區前敵總指揮,統領從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五大軍區抽調的、以及從東線潰敗下來的西西伯利亞軍區殘部,共一百二十二萬軍隊,編成三個方面軍,趁著遠東軍在西西伯利亞立足未穩,從西北、西部、西南三個方向,向遠東軍所在的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及額穆斯克一線發起進攻。
葉戈羅夫統帥四十四萬遠東軍,沉著應戰。
葉戈羅夫先是以自己擔任紅軍總參謀長時頒佈的野戰條例,在正面防禦戰中,前線各部均明確所部需負責的防禦地頻寬,並利用大炮和坦克配合突擊叢集,在區域性出現失利時,進行堅決而又突然的反衝擊,或獨立的與防坦克支隊協同動作,成功遏制了布瓊尼一方以騎兵和步兵為主的部隊的攻擊。
隨著遠東後續軍隊源源不斷開到,至十六日晨,葉戈羅夫手下已經集結了一百萬軍隊,可用於突擊的部隊達到八十萬,擁有四個機械化軍,二千一百輛坦克,而對手屢攻不下,部隊已經出現疲態。
在這種情況下,葉戈羅夫果斷髮布了反擊的命令。
十六日上午九點,遠東軍後方陣地上,數千門大炮齊發,炮擊閃'射'匯成的橙紅的彈幕,在空中織成一片蔚為壯觀的奇景。莫斯科紅軍陣地前沿霎時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硝煙裡,空中的太陽也變成灰濛濛的。
布瓊尼聽聞前線將士損失慘重,立即命令炮兵進行反擊,但遠東軍鋪天蓋地的戰機突然殺到,對莫斯科軍隊後方的炮兵陣地,進行了無情的轟炸。
由於缺少足夠的防空武器,待駐紮在烏拉爾山以西各機場的戰機趕來時,遠東軍的戰機已經完成任務,功成身退,留下一地的廢銅爛鐵。莫斯科空軍欲依樣畫葫蘆,對遠東軍的炮兵陣地展開攻擊,卻在地面強大的防空炮火和趕來纏戰的戰鬥機協助下,丟掉近半戰機和轟炸機,狼狽逃竄。
中午十一點半,遠東軍炮火向敵軍陣地縱深延伸,田野裡響起成千上萬人震天動地的“烏拉”聲,兩千餘輛坦克,分成四個突擊叢集,若萬箭齊發,向當前的敵軍發起進攻,步兵緊隨其後,奮勇衝鋒。
莫斯科紅軍表現得很英勇,多次組織敢死隊,對坦克實施爆破,但徒勞無功,很快,莫斯科軍第一道戰壕被攻佔,戰鬥繼續向縱深發展。
四個坦克突擊叢集,在攻堅中的威力,展現無遺,鋼鐵洪流以一往無前的氣勢,直'插'莫斯科軍的後翼,期間不少英勇的騎兵拿著馬刀,瘋狂地去砍坦克的外壁,卻被坦克的機槍火力無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