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5部分

錢就在無形之中化為無有。

看法國越來越不爽的華爾街銀行家們在二九年召開會議,摩根、洛克菲勒等銀行家和美聯儲的超級金融訛詐專家們聚在一起,商議該如何使德國從法國的高壓之下“拯救”出來,會議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必須透過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被選中領袖就是希特勒。在與希特勒的接觸中,剛開始華爾街的銀行家開出的條件是“主張進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動報復法國的情緒”,希特勒的要求也不含糊,只要給一億馬克,什麼都答應。巨頭們覺得希特勒太貪心了,一億馬克實在高得離譜,他們提出降低一半的反報價。還未掌權的希特勒也不計較,立即爽快地答應下來,到三一年十月,華爾街的銀行家召開了又一次會議,與會者還有英格蘭銀行的董事長諾曼,他們認為花在希特勒身上的一千萬美元已經不夠用了,決定進一步支援希特勒。在此期間,華爾街為希特勒支付了足夠的金錢以使其可以擴大沖鋒隊的武裝和政治影響。

德國國會縱火案發生,希特勒向華爾街銀行家們提出還需要至少一億馬克來完成最後的奪權行動,華爾街支付了五千九百萬馬克。三三年一月,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後,華爾街資本開始在德國大量投資,希望收回他們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錢。而缺乏經濟實力的希特勒毫不客氣地利用美國人的錢重振德國的經濟。摩根系的美國通用電氣總裁歐文,聯合歐洲投資公司最主要的金融投資者,在此後幾年,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所以德國實際上是得到了一筆美國資助的520億馬克的鉅額金融資助,整個德**事工業得以迅猛發展。

在希特勒的誘'惑'下,美國的金融巨頭除了在紐約商業票據貼現市場上對德國工業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資,還不惜將大量的黃金儲備直接運往德國,希特勒也實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德國私有中央銀行手中收回了貨幣發行權。在擺脫了以國債為抵押才能發行貨幣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式之後,在華爾街資本的幫助下,德國的經濟瘋狂上升,德國的失業率在三三年時高達30%之多,到了今年,竟然出現了勞工緊缺。本屬於美國銀行儲戶的數量巨大的金錢被送給了德國,而且沒有任何抵押。美聯儲委員會和美聯儲銀行僅僅是靠德國人的商業票據就發放美國貨幣。幾十億美元的資金被注入進德國的經濟體,這個過程到三七年底的現在仍在繼續。德國廉價的商業票據在紐約定價和延期,被抵押的是美國'政府'的信譽,而支付費用的是美國人民。希特勒當權後,美聯儲立即運出了價值七十五萬美元的黃金給德國,以穩定其統治,隨後另外三十萬美元的黃金以同樣的方式運往德國。僅在三三年五月中旬,就有高達一千二百萬美元的黃金被美聯儲運往德國。幾乎每個星期都有駛往德國的黃金運輸船。

進入三六年底,希特勒羽翼漸豐,在與華爾街大亨們合作之餘,開始慢慢著手對付美國人了。希特勒認為:只要國際貨幣制度還是以黃金為本位的,則能夠壟斷黃金的國家就能使缺乏黃金的國家屈服,其所用的手段就是吸乾外匯來源,迫使必須靠借貸來維持生產。為此,希特勒提出其經濟理論:一個國家並不靠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產,而生產才能使貨幣獲得價值。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準備,銀行保險箱中存滿的黃金並無實際意義。

所以希特勒玩了一個無比陰損的手段:一、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二、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三、停止外匯自由,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進行轉移;四、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由於國際金融主要獲利的方式就是向經濟困難的國家放債營利,希特勒的新經濟政策對美國而言猶如穿心一劍。這種政策是將德國的經濟還款以物品出口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們資本扶植起來的德國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流入英國和美國的市場,去賺英國人和美國人的錢,將振興德國經濟的經濟負擔,巧妙地轉嫁到西方各國的身上,而西方各國則因為德國逐漸擁有利用美英資本援助建立起的強大武力,而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不僅完全擺脫了自二三年以來超級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災難,也從席捲全球的嚴重衰退中第一個快速恢復過來,以驚人的速度裝備起來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而這一切,都是以西方列強的經濟大衰退為代價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又因為希特勒的金融轉嫁,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