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8部分

草不生,'裸''露'在外的泥土,呈現出奇怪的灰白'色'。

安愛國大為振奮,某些金屬會影響動植物的生長,這也是蘊含巨大礦藏的徵象之一。從這座山涇渭分明的植物分佈,小溪那邊的地下肯定有好東西,而老李收穫的狗頭金和方大年撿到的金屬塊,極有可能是山洪爆發後從對面山上衝刷下來的,也就是說,溪流裡的那些石頭,便是非常好的礦石標本。

想到這兒,安愛國連忙放好望遠鏡,從小丘上退下來後跳下齊膝深的溪流,從清澈的溪水中拾取岩石標本。幾個寨老見狀,也跳下去幫忙,直到老方前來招呼吃飯了,一行人才意猶未盡地回到臨時落腳地。

午餐很豐盛,香噴噴的竹筒飯加烤野雞、烤山羊肉,外加鐵鍋熬製的鮮魚蘑菇竹筍湯,不過安愛國無心口腹之享受,一門心思想著小溪對面地下蘊藏的礦藏,草草吃完,便又拿起揹包出發了。

老方深受打動,指揮一群年輕人迅速撲滅篝火,收拾好餐具和獵物,也跟著安愛國一起越過小溪,到對面山上採集岩石標本。下午有了大家的全力配合,不僅安愛國的揹包塞得滿滿當當,就是老方他們攜帶的幾個竹籮筐也都裝滿了各種石頭。

下午四點過,大家踏上回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瑤寨。安愛國謝絕了老方的晚餐邀請,叫上李東民,又請老方指派了十多個瑤家壯小夥幫忙,把所有的礦石標本都運回鄉上。

回到鄉'政府',安愛國連忙向上級彙報了自己的發現,很快川南地礦研究所來人,取走了全部礦石標本。

半個月後,苦苦等待檢測結果的安愛國迎來了地質研究所派出的一支上百人的勘測隊伍,然後一起到爛泥溝實地考察。據帶隊的總工程師地質專家祖可真教授介紹,此處極有可能是一處大型微細浸染型原生金礦所在,那些金子都是以極其微小的顆粒存在於礦石中,必須經過特殊手法才能提煉出來。至於安愛國提到的小溪對面那座山草木生長困難的情況,則估計於與金礦伴生的水銀礦有關。

安愛國大喜過望,具體的黃金提煉技術他不用懂,既然上級肯派出這麼大一支隊伍來,可見對爛泥溝的金礦還是非常重視的,而且相關的技術難題肯定已經攻克了。現在他最關心的是究竟這個礦藏規模有多大,這將直接影響整個沙坪鄉貞豐縣甚至安家軍的經濟狀況。

經過地質勘察隊近一個月的勘察,終於得出一個較為直觀的結論:

爛泥溝一代的黃金和水銀儲量極為豐富,水銀姑且不談,初步斷定該地黃金儲量為一百五十噸以上,雖然礦床的平均品位在六克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噸礦石只能夠出產黃金六克,但勝在規模龐大,一旦開發前景不可限量。

安愛國在心裡估算了一下,這麼大一個金礦的總價值在三到四億美金左右,對於目前的安家軍來說,實在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由得在心裡高呼一聲:發達了!

與安愛國的發現有相同境遇的還有金沙江邊的拖布卡,這個原本覆蓋著原始森林的地方,由於地礦所一個勘測隊的偶然發現,也成為了整個安家軍高層重點關注的地區。

拖布卡金礦探明儲量為一百三十噸左右,品位達到四克/噸至八克/噸之間,由於相關開採技術只有安家軍的地質研究所掌握,故此在昆明城內收到兩份報告的安毅,立即向朱培德提出與雲南省'政府'合作開發拖布卡金礦的建議。

飽受財政困擾的朱培德大喜過望,立即表示由雲南省'政府'出地和人力,由川南方面出技術和機器,初期目標是在一年內實現產金七至十二噸,此後逐年增加,五至八年內完成全部開採。

黔西爛泥溝金礦和昆明拖布卡金礦的發現開採,極大地緩解了安毅所承受的巨大財政壓力,為整個西南的抗日準備,提供了極大的資金支援,可謂天佑中華。

第一二〇四章 抓住機遇先行一步

第一二四章抓住機遇先行一步

意外發現兩座儲量豐富的金礦,對安毅來說純屬意外之喜,雖然這並不足以改善如今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但足以讓未來中國抗戰的底氣更足一些。是夜,安毅並沒有參加雲南省'政府'的緊急會議,留在翠湖畔的朱公館,與詹煥琪、朱世貴等將領徹夜密談。

次日一早,安毅乘專機離開昆明,飛赴敘府,一個半小時即飛越四百五十多公里的空中航程,安抵岷江機場,回到家裡和老婆兒女熱熱鬧鬧相見完畢,撲在舒適的大床上,很快便進入夢鄉。

待安毅一覺醒來,已是傍晚時分,窗戶外面的敘府城,已經是燈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