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種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等構想指導下,美國從事多年糧食研究、後受歐耀庭邀請歸國擔任江南理工大學農學院院長的陳般年帶領助手和弟子數十人,開始對水稻進行專題杵研。
為取得親緣關係很遠的雄性不育株,陳般年及助手深入全國各地,終於於前年下半年在海南崖州北郊一個水坑沼澤地段找到了一片約半畝面積的普通野生稻群。當時正值野生稻開花之間。陳般年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很深的感性知識,他在野生稻群中一株一株地仔細觀察,終於現了幾十株雄花異常的野生稻穗,雜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雜交水稻要在大面積生產上應用,先必須要解決年年獲得大量雜種第一代種子的問題。由於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每朵花只結一粒種子。要用人工去雄雜交來獲得大量雜交種子是很困難。
陳般年在安毅思想的指導下,讓繁殖田和制種田間隔相連,繁殖田種植不育系和保持系,當它們都開花的時候,保持系花粉藉助風力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結實,產生的後代仍然是不育系,達到繁殖不育系目的。隨後便可以將繁殖來的不育系種子,保留一部分來年繼續繁殖,另一部分則同恢復系制種,當制種田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都開花的時候,恢復系的花粉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產生的後代,就是提供大田種植的雜交稻種。
由於保持系和恢復系本身的雌雄蓖都正常,各自進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結出的種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復系的後代。
透過一代代栽培,三系的種子越來越多,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江南理工大學農學院遷移到滬州並更名為西南農學院後。專門撥資金成立了溫室大棚。並闢出五畝田專供水稻使用,為了授粉方便,還特意安裝了風扇。
今天便是實驗大棚裡五畝稻田收穫的日子,陳般年異常重視,昨天給安毅去了電報報捷後,今天便親自帶領學生來收割。
到下午四點時,稻穀全部收割完畢,每一粒糧食都歸了倉,安毅也在這個時候趕到。
第七〇九章 還是當軍閥好(六)
毅的到來,讓農學院的專家和教授深受鼓從最初的南昌創業階段到現在,被天下不少人稱之為新興軍閥的安毅比誰都更尊重知識,比誰都明白人才的重要,因為他深深地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正是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幾乎所有的重要科技,都是這個時候起步的。貧窮落後的中國要趕上世界的步伐。只能靠安毅作為一個穿越者前瞻性的眼光和引進人才走捷徑拉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最後才可以實現超越。
不管是從海外高薪騁請的科學家還是歸國的專家教投,他們都時常為安毅給予知識分子的優厚待遇和那種發自心底的敬重所感動,而且不單止安毅如此。整個安家軍上上下下都對知識分子禮遇有加。恭恭敬敬,使得在寬鬆的專業環境和先進的科研裝置下工作的知識分子加倍勤勉,成績倍出。
這次也一樣。當專家們透過一連串資料和實際勤測的結果向安毅彙報這次試驗田種植的水稻畝產可望突破五百公斤時,安毅激動感念之情溢於言表,望著收割一空的稻田,頻頻長嘆:
“諸位、諸位老師”我謝謝你們,代表千千萬萬的人民謝謝你們!大家知道水稻畝產的歷史性的突破意味著行麼嗎?意味著原本一畝田能養活的人是原來的兩倍!意味著有限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如此創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幾句話就讓一群面板黑黝黝全身滿是雜草淤泥的研究者們熱淚盈眶而又無比自豪,沒等大家激動完畢,安毅當即決定:
一次性獎勵科研負責人陳般年院長五萬元,參與研究的專家和助手也分別獎勵兩萬元至一萬元,並且建議農學院儘快成立高產稻種和耕作技術推廣公司,完成階段性研究後立即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工作,經過推廣公司向全社會出售雜交水稻種子。種子的銷售利潤分紅,一半用於改善教職員工的福利,另一半用於其他經濟作物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原有研究專案的資金,仍然由他安毅來負責撥付。
陳般年和他的科研團隊感銘肺腑,陳般年緊緊抓住安毅的手,顫顫巍巍地說道:“獎金就不必發了吧政府這一年多來幾乎全都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每一處在建的工地都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據我瞭解,目前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極為嚴峻,現在還沒到最後的收穫季節,沒有錢寸步難行,所以這筆獎金我們不要,將軍的情意我們心領了。”
安毅搖了搖頭。拍著陳般年的肩膀,言辭懇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