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東原先生固然是好,但請這樣的大才教導一般的學生,也確實是太冒犯了些,若是不慎把人得罪狠了,東原先生揮袖而去,訊息傳開,外人未免會笑話我們家太過拿大。”
他頓了頓,“不如這樣吧,若二叔真的請到了東原先生,就請他專職教俊弟一人,而族中其他子弟,則去上族學。我們請兩位學問紮實、性情穩重又有耐心的先生,一位給年幼的子弟開蒙,一位則專門教導大一些的孩子四書五經。若是哪家孩子的功課出色,可以入得了東原先生的眼,再來長房附館也不遲。這麼一來,族學有了,先生有了,弟弟們都能得到悉心教導,也不會耽誤了俊弟的功課。二叔,你覺得如何?”
柳復看了柳東行一眼,有些拿不準他的心思。建族學確實是有利於柳氏一族的大功德,若是做成了,無異能大增提議者的威望。他長年在外為官,如今剛回來,等把家裡的瑣事料理完了,未必想不到這一點,可柳東行卻先一步提出來了。柳東行與他的關係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這種事應該是由他這個族長提議才是。可柳東行的話,卻是在建立族學的同時,把他排除在外了。若族學建成,將來族裡真的出了幾個秀才、舉人,甚至是進士,那他們要感激的會是誰呢?就連東俊將來走上仕途,也很難借得到自家族中的人脈吧?畢竟他與別的兄弟們不是在一處讀書的。
柳覆在猶豫,其他人卻覺得柳東行的提議非常好:“行哥兒這主意好,咱們也別爭了,若是孩子爭氣,自然可以拜東原先生這樣的大家為師,但若不是那個料,也省得白費力氣了,也有人不大樂意,卻還是勉強接受了這個辦法。
柳四太爺還道:“我們家景哥兒的功課卻要比其他兄弟都要強些,年紀也大一點,我看他還是繼續南下康城書院求學好了,若是考不上,再回來讀族學也是一樣的。”
柳八太爺便笑呵呵地說:“我那小孫子就算了,天寒地凍的,他年紀又小,若是族學建得快,就讓他在家讀上一年半載,倘若能讀進去,等他大些再去康城不遲。”
柳東行還笑道:“其實弟弟們當中也不是人人都在詩文一道有天賦的,依我說,哪怕是讀書不成,也別荒廢了。咱們這樣人家的子弟,若去經商,又拉不下面子,在家無所事事,反倒耽誤了。不如在學堂裡也闢出一個武院來,請位軍中退伍的老兵回來教弟弟們弓馬騎射,若是師傅通兵書,那就再好不過了。科舉有文也有武,說不定咱們柳家還能再出幾位象我這樣的年輕將軍,甚至比我還要出色呢!”
這話說得好幾位叔伯兩眼發光。他們的兒子在功課上都不大擅長,而且還是出了名的頑劣,從小到大,無數次惹事生非,他們不知打了多少頓,也不見孩子悔改。但若他們能在武舉一途有所建樹,哪怕是做個武舉人也好,總比淪落為浪蕩子強。而且跟直接去駐軍所參軍苦熬相比,考武舉自然更加體面。
他們立時就七嘴八舍地表示贊同:“這個主意好。”
“行哥兒你可要請個好師傅回來!”
“要武藝好、騎射好,最好是上過戰場打過仗,還做過官的!”
“是啊,做過官的比小兵強多了,一個小兵怎麼夠?”
“最好是考過武舉的!”
“只要你把人請回來了,我第一個將孩子送過去!”
“咱們柳家老祖宗墳上冒青煙了啊!行哥兒,這事兒你若真的辦成了,就是給我們柳家立下了一個大功,叔叔和嬸子這輩子都不會忘了你的恩德!”
柳東行露齒一笑:“叔叔們,別急啊,我只是提議罷了,最終要如何行事,還要看二叔的意思呢!”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射向柳復,柳復面無表情,過了好一會兒才露出一個勉強的微笑:“既然是有利於宗族的好事,我身為一族之長,當然......不會不同意了!”
柳東行笑著一合掌:“二叔同意了,這可真是可喜可賀啊!我願意拿出五十兩銀子,再添上族裡分給我的族田,供給族學日常用度。各位爺爺、伯父與叔叔們,若是手頭寬裕的,可要給族學出一分力啊!這可是關係到宗族繁衍與日後錦繡前程的大事!”
各房長輩略窒了窒,很快便以柳四老爺為首,先後捐財捐物,表示對這項計劃小的支援了,柳四老爺甚至一馬當先,在捐出一座閒置的房舍後,提出願意出面主持族學事宜。柳東行笑笑,沒有反對。於是柳氏一族的族學尚未建成,便已經籌到了過百兩的經費,以及一處小院,還有文房四寶與書本若干。
柳復看著眾人勇躍的情景,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