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南方就已開始種植甘蔗,常見的食用方法為榨取漿汁直接飲用,或作為水果吃。後來,人們也嘗試對蔗漿做粗加工,即以暴曬煎煮去掉蔗漿中的部分水分,製成濃度較高的“蔗餳”。
《三國志》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吳國的孫亮在交州進獻的甘蔗餳裡發現鼠屎,掰開後發展僅有表面溼潤,內裡則乾燥未溼,因而斷定鼠屎是不久前才被投入餳中。
由此可見當時的蔗餳乃是一種稠厚的糖漿。若是進一步冷凝,這種粘稠的蔗餳倒也可以固結為赤褐色的糖塊,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過,傳統的方法能去除的水分有限,因而這種糖塊水份大,極易溶解,看似堅強似石,實則入口即化。
唐朝初期,在不產甘蔗的北方,人們想要品嚐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絲綢之路遠道而來的外國使團和西域胡商。
他們帶來的“西極石蜜”產於西域、因經過高超的脫水處理而呈乾燥的餅塊狀,不但易攜帶、易儲存、而且滋味品質都優於南方粗製的蔗餳。
基本上皇宮裡面吃的糖,大多都是這樣的石蜜,當然,這屬於最高檔次的糖了,檔次比較低的,那就是普通的麥芽糖了。
所謂甘之如飴,就是說甜的像糖一樣,這裡的飴,說的就是麥芽糖的製成品。古代有飴,還有餳,“餳”指稍硬一點的“飴”。
植物種子在發芽的時候會產生麥芽糖,但是這種麥芽糖不太容易結晶,只能製成膠裝物質。就算如此,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夠吃到的。
雖然掌握了製糖的技術,但是這裡的糖需要用糧食種子來造,連飯都吃不飽,又談什麼吃糖呢?所以糖雖然是調味品,但是卻是不折不扣的上層階級的奢侈品。
“含飴弄孫”就是東漢章帝時期馬皇后的人生理想。連皇后的理想都是含著糖逗弄孫兒,更何況活的那麼辛苦的老百姓呢?
一直到了宋朝的時候,糖才真正的成為了可以被廣泛消費的食品。
“郎君?郎君?”等到崔玥吃完了張楠的那一份奶油蛋糕之後,張楠依舊是沉浸在自己的賺錢大計裡面沒有醒過來。
崔玥一邊喊著張楠,一邊用手在張楠的眼前晃來晃去。
“嗯?怎麼了?”張楠被崔玥這麼一晃,才是反應過來了。
“沒怎麼,郎君你想什麼呢。”崔玥好奇的問道,雖然崔玥見過張楠發呆,但是每一次發呆張楠都會冒出來一些新奇的想法,所以說崔玥好奇的不是張楠的發呆,而是張楠為什麼發呆。
“我又想到了一條賺錢大計,怎麼樣,玥兒有沒有興趣。”張楠笑呵呵的問道。
雖然這些東西張楠也是可以親自去操作的,但是張楠現在的目標已經不在這些上面,如果說有什麼生意能夠讓張楠去親自操作的話,那就只有全國性甚至是對外貿易了。
像製糖這樣的蠅頭小利,當然相對而言,張楠其實還真看不上眼,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何況在糖沒有成為大眾食品之前,還是一條挺粗壯的蚊子腿。
所以張楠就想把這個生意交給崔玥,就當是給崔玥賺個零花錢玩了。
沒想到崔玥聽完張楠的話之後,很明確的就拒絕了張楠的這個提議。
“不要,我忙玥麗曼的生意還忙不過來呢,是吧聖曼,麗質。”崔玥道。
“就是,最近玥麗曼準備上新了,我們幾個還準備好好的盯著新款的東西呢。”金聖曼用塑膠叉子插起一個草莓放到嘴裡說道。
“你們都不樂意?”張楠撓了撓頭,其實這個製糖的生意做起來的話,那可是一點都不比玥麗曼賺的少,甚至比玥麗曼還要賺的多,畢竟玥麗曼走得是精品路線,但是糖可是大眾食品。
“這個,安國公,能不能讓我來試試這個東西?”看見三個女子都不願意做這個生意,李澄霞則是有些怯生生的開口問道。
“哦?公主有興趣嗎?好啊,我想想啊,如果公主想做的話,那就先投個。”張楠說到這裡,便是掐著指頭算了起來。
“大概投個七八百貫就能夠把這個製糖的生意做起來了,而且我保證,只要第一批糖產出,名聲打出去之後,每個月的糖都是供不應求。”張楠道。
一聽到張楠說要七八百貫,李澄霞立馬便是低下了頭開始認真的吃著自己面前已經剩的不太多的奶油蛋糕。
李澄霞哪裡會有七八百貫這麼多呢?一個月的月錢李澄霞也不過才十幾貫錢,這一下拿出七八百貫肯定是不可能的。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