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有這麼嚴重?”李二顯然是不知道張楠擔心的事情到底是什麼。請百度搜尋看最全!!
“自然是有的,咱們暫且不論他們大食要傳教入唐,咱們拿現成的例子舉例,是長安城的和尚們,皇知道長安城有多少和尚嗎?”張楠問道。
張楠這麼一問,李二同志便是思索了起來,不多時,李二同志便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概有近萬數吧,長安附近的大廟至少有三四所,一個裡面是千號的和尚,至於小寺廟更是不計其數,所以這人數也差不多是萬數吧。”李二道。
“那臣再問皇,這些和尚有多少地,皇您知道嗎?”張楠冷笑道。
“這朕倒是不知道了。”李二也是十分的誠實,其實他對佛教談不特別喜歡,但是作為一個想要追求長生的帝王,李二同志也是多多少少信一點的。
“這群和尚不僅僅有大片的土地,而且他們交的稅和他們的香火錢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寺院大肆的收取貧民當他們的信徒,而這群貧民們為了有一個生活的保障,所以也願意去當和尚,這是為什麼咱們長安城附近的和尚和寺院這麼火,皇您真的以為這些人是信佛嗎?”張楠道。
“還有這回事?”李二一臉疑『惑』的扭向了長孫無忌。
看見李二同志要點自己的名,長孫無忌也是隻好站出來說道:“回皇的話,清泉說的一點都不錯,這群和尚簡直是富得流油,不僅有良田,而且還做生意,再加他們的香火錢,恐怕沒有他們更賺錢的人了。而且他們的稅交的實在是太少了,官府也不想去收他們的稅。”長孫無忌也是一臉苦笑的說道。
“哦?這是為何?難不成他們信了佛有了特權了嗎?”雖然李二同志也信佛,但是隻要涉及到錢的問題,尤其是大唐國庫的問題,李二同志心的信念會被暫時的遮蔽掉。
“他們的信徒太多,有不少的人都願意給寺廟賣命,每次收稅都是他們交多少,官府拿多少,根本不敢多收,要是多收了……”長孫無忌的話還沒有說完,李二同志便是揮手打斷道:“難不成他們還敢鬧事?”
李二可是個殺伐果斷的人,向來只有他去鬧別人的份,沒有別人鬧他的份,所以聽見長孫無忌這麼說,李二同志便是動了殺心。
“不不不,皇,鬧事他們自然是不敢的,但是他們喜歡傳流言,這種事情,人言可畏啊,再加他們貧民的身份,信的人更多了,我們《唐律》裡可沒有因為傳流言能夠定罪的條例,所以官府為了護我大唐,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長孫無忌也是無可奈何,看來他對於這些和尚也是沒有絲毫的辦法。
在經濟方面,寺院經濟的發展也是原因之一、南朝末年以來,寺院享有免役免課的特權,加源源不絕的佈施及帝王捨身佛寺的贖身錢,使這些出家人能直接經營世俗生意。
唐代寺院林立,僧侶多經營大規模園林農地以維生,不少佛教信徒均投入生產,更重要的,是租庸調製的破壞。令到各地稅率輕重不一,貧民多以逃稅而入寺,由是形成佛教的興盛。
唐時儒學的硬化,給了佛教一個很好的機會。六朝佛教思想發達結果,給予時代人生一個極大啟示。
包括對字宙主體之懷疑及人生理想歸宿之探求,當時儒家學者徐遵明以本心為師。顏之推與王通提倡儒佛一體,但仍未能滿足人們精神之要求。
至唐孔穎達著《五經正義》,只是沿襲南學。並非唐朝人的創見。而學者考枓舉,只求熟習《五經正義》,因此經學停滯不前,許多知識份子離開儒學研究佛學,於是唐成為佛教鼎盛的時代。
“這群和尚安敢如此?”李二怒道。
“皇,現在你明白了吧,單單是一個佛教,我們都有了這麼多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大食現在還想傳教入唐,這不是要毀我大唐根基嗎?”張楠拱手道。
張楠是一個無神主義者,雖然張楠敬重每一個宗教以及每一個有信仰的人,但是這並不代表有了宗教的庇護能夠行『亂』國之事。
很顯然,大食現在是想行『亂』國之事,『亂』大唐的根基,張楠並不認為如果真的讓大食把教傳入了大唐,自己能夠有什麼好的辦法。
所以既然沒有辦法應對,那最好的方法是讓他不要來。
“皇,臣以為,信教無所謂,但是如果信教信到『亂』國,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了,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滅國也不是不可能的,很顯然,有些寺廟都是披著佛教的外衣在斂財,連佛教都如此,那大食想要傳入我國的宗教,皇還以為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