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張楠也是準時的出現在了軍校的操場上面,當然,和張楠一起出現的,還有成套的衣服和一個皮球。
經過了三天恢復,前幾天受罰的眾人也都是回過了神來。眾人看著張楠和張楠身後成套的衣服也都是竊竊私語了起來,當然,這次張楠沒有阻止他們討論,反倒是等他們把話說完。
“大哥,這是啥東西啊。”程懷默說著,便是用手指了指張楠身後的衣服和皮球。
“這個啊,這個叫做足球,也就是你們經常玩的蹴鞠。”張楠笑道。
蹴鞠傳說為黃帝所作,明《太平清話》也記載:“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
是說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鞠是用皮子做成圓形,裡面裝滿毛髮。戰國帛書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對於這個傳說準不準確張楠不知道,但是張楠知道,這種足類運動確實是始於中國。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中記載:西漢時身為“安陵阪裡公乘”的項處,因迷戀“蹴鞠”,雖患重病仍不遵醫囑繼續外出蹴鞠,結果不治身亡。這恐怕是世界第一個因為踢球而踢死的人。
其後蹴鞠一詞在《漢書》中多次出現。不過,漢以前的戰國,稱古代足球為“蹋鞠”。《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說:“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這段話後來也在《史記·蘇秦列傳》中出現過。是說富裕起來的臨淄,市民有很多文體活動,包括吹奏、擊打、彈撥樂器,鬥雞、賽狗、下棋和踢球。這些史料表明,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蹴鞠已發展成一種在民間廣為盛行的娛樂方式。
由此可見,蹴鞠這種老少咸宜的運動,在娛樂活動並不發達的古代還是十分受歡迎的。
所以一聽見張楠說蹴鞠,眾人便是立馬來了興趣。
“大哥你早說啊,今天是不是就是踢蹴鞠?你就瞧好吧,我踢蹴鞠可是一把好手。”程懷默笑著說道。
“對對對,別的不敢說,玩這個,我還真沒有怕過誰。”李德謇也是笑眯眯的說道。
“我知道你們都是蹴鞠好手,不過今天我們玩的,可是和你們以前玩的有些不一樣。為了讓你們有一個良好的踢球體驗,我今天可是大出血,你們自己去找你們合適的衣服還有鞋子,等換好了之後到我這裡集合,我來給你們介紹規則。”張楠說完,眾人便是一窩蜂的衝向了張楠的身後去找自己尺碼合適的衣服還有鞋子。
其實古代的蹴鞠和現代的足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畢竟古代的蹴鞠除過休閒的作用之外,還是以訓練士兵為主。
為此漢代還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定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但是百姓們用來休閒的話,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只不過是幾個人在爭搶罷了,並沒有太多的規則。
對於足球的起源,國際上很多的學者都是說法不一。一方認為蹴鞠和現代足球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絡,畢竟把一個東西踢來踢去當做娛樂活動,這在每一個國家都很常見,不能以此來定性成足球的發源地。
而另一方則是認為,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除過沒有完備的規則之外,蹴鞠擁有足球一切的先決條件。對於這兩種說法,一直都是沒有定論。
當然,張楠今天就是要給這個東西下一個定論,蹴鞠就是足球,足球就是蹴鞠,而且發源地就是中國。
等到眾人將衣服換好了之後,才是重新的站到了張楠的面前,本來一開始還有人想到宿舍裡面去換衣服,但是看見有人直接就在操場上面脫光了來換衣服,乾脆直接就不管那麼多,也是在操場上還起了衣服來。
畢竟大家都是男人,誰也不比誰少個什麼,誰也不比誰多個什麼,所以大家換衣服也沒有什麼心理壓力,畢竟都是一個鍋裡面攪過勺子的兄弟,更別提這幾十個人大都是從戰場上面下來背靠背的兄弟。
“好了,那現在我就來給你們介紹介紹這個規則,當然,這個東西在我這裡不叫蹴鞠,叫做足球,你們要是想玩的話,就老老實實的聽我講規則,咱們只有一個操場,但是卻有小五十號人。每次上場也就是二十二個人,所以就會有一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