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玥踏著下人輪流鋪在腳前的毯子,緩緩的走向了廳堂的大門。站在廳堂裡面的崔紹,看著緩緩走來的崔玥,心頭不禁一緊,作為一個父親,看著自己的女兒出嫁,不管做了多好的心理準備,可是真的到了那一刻,總歸還是不捨的。
毯子一直撲到了崔玥走到廳堂的門口,廳堂的門口放了一個馬鞍,新娘子在房門口要從擺放在那裡的馬鞍上跨過,取一個平平安安的意思。
崔玥沒有猶豫,便從馬鞍上跨了過去。
就在跨過的那一刻,站在崔紹身邊的崔盧氏則是擦了擦眼睛,哭了起來,崔紹見狀,趕緊拉了拉崔盧氏的袖子說到:“行了,別哭了,大喜的日子,女兒找了一個好的夫家,你應該開心才是啊。”
“妾身這不是開心的嗎?”崔盧氏明明心中不捨,但是嘴上還是說是因為開心而流下的眼淚。
“好好好,開心,開心。”崔紹道。
等到崔玥站到了堂中,眾賓客皆是起身看著這對新人,一般來說,古代結婚雖然沒有現代的專業司儀,但是也是有主婚人的,這個工作一般是由新郎方的長輩來主婚,但是張楠在大唐舉目無親,別說長輩了,連個有關係的人都沒有,所以這個工作就落到了崔紹的頭上。
正當崔紹開口準備說什麼的時候,門外便傳來了大臣們熟悉的聲音。
“皇上,皇后娘娘駕到。”劉炳的聲音從大門口傳來。
眾人一聽,連忙起身去接駕,但是更多的還是心中的震驚,雖然崔紹的身份足夠大,官職也夠高,但是畢竟是個臣子,李二沒有必要去參加一個臣子女兒的婚禮,能夠差人帶個話祝福一下新人已是榮寵,可是李二竟然親自來參加婚禮了,而且還帶著自己的髮妻,大唐的國母,長孫皇后,這裡面的深意就大了去了。
既然崔紹不夠李二帶著長孫皇后親自參加婚禮,那夠格的,也只有剩新郎張楠一人了。
“行了,不用出門迎接了,朕自己進來就行了,這讓新娘子還沒拜堂就粘土不吉利。”李二說完,便與長孫皇后一同進了廳堂。
眾人一聽李二這麼說,臉上則是露出了震驚的神色,這已經不能算榮寵了,李二簡直是把張楠當成了自己家的人了,可以說在這一刻,在場的所有官員,還有世家的人,都給了張楠一個重新定位,畢竟以前只是聽說張楠怎麼怎麼受寵,可是畢竟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過今日過後,這些人才明白了,這些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
李二攜著長孫皇后入了廳堂之後,眾人趕緊給李二行禮。
“行了,諸位愛卿,不必多禮,今日是清泉的大好日子,朕也只是來參加婚禮的。”李二說完,便走到了張楠的身邊說到:“清泉,恭喜你啊,終於成親了。”
張楠聽後,趕緊說到:“這還是要多謝謝皇上啊。”
李二自然是知道張楠說的是自己限他一個月之內完婚,不過張楠這是真心的感謝,李二也就沒有多說什麼,反而繼續說道:“這成了親,也就是有了家室的人了,朕希望你能在成親之後,收一收心,多多努力,為這天下的百姓多做一些實事啊。”
“臣明白了。”張楠拱手說道。
李二看見張楠這麼說,於是便拍了拍張楠的肩膀,隨後便與長孫皇后做到一旁觀禮去了。
崔紹等到李二坐定了之後,才笑意吟吟的說到:“清泉,你該念卻扇詩了。”所謂“卻扇”就是新娘到新郎家中後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讓新郎看見。新郎要當眾吟“卻扇詩”後,新娘才將扇子移開,讓大家看見她的容貌。
對於“卻扇詩”張楠自然是準備好了。張口就唸到:“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若道團圓似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一首李商隱的《代董秀才卻扇》成功的讓崔玥拿開了擋在面前的扇子。
堂中做的大都是讀書人,聽到張楠的這首卻扇詩之後,都是心中暗道一聲“好”。而和剛剛張楠在崔府前唸的催妝詩不同的是,催妝詩唸的時候,百姓們大都是看個熱鬧,不過這首卻扇詩則不同了,在場已經有人在心中暗暗記了下來,畢竟能遇見一首好詩,也是難得之事。
雖然是一首好詩,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尷尬了,接下來應該到了崔玥拜要拜祖宗、公婆的儀式了,可是張楠什麼都沒有,這讓崔紹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去了。
在場的賓朋都看著崔紹,等著崔紹繼續主持婚禮,崔紹心一橫,反正不該自己乾的事情,自己都給幹了,這拜父母,就拜自己好了。想到此處,崔紹便喊道:“一拜天地。”
張楠